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课堂教学案例物理3篇

课堂教学案例物理3篇

发布时间:2022-12-06 22:55:03

课堂教学案例物理3篇课堂教学案例物理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案例物理3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案例物理3篇

篇一:课堂教学案例物理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接下来是关于初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我!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各种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基层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却未做功的实例,招致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信息内容的好奇心,并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如果的讨论。

  【实践活动】

  课外小实验:测出自己进屋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测出:(1)体重G;(2)楼层高h;(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天数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2.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2)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板书】第一节功1.功的定义:距离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互联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偷懒了功。2.功的计算:功=力×距离公式:W=Fs单位:焦耳符号:J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公式:P=W/t单位:W1W=1J/s初中物理建筑家课堂教学设计者案例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校正浮力;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在于;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主因;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绝妙猜想,积极支持探究活动;2、通过实验探究,培育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新年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角落里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基本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一、浮力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梯形受到液体对它锐角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2)把铝块浸没在海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蒸气的一种方法。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该浮力(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3、浮力是怎样消除的?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于倒置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学生活动:对比两次乒乓球受到水的舆论压力压力情况,沉结合课本上的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受到液体的压力情况,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球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教师提示: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知识,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深受的压力情况)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战斗能力较弱,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需要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认清。)

  二、探究浮力的表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51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你的猜想和主要依据。

  学生活动:讨论、说出猜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特别强调猜想进行分析,剔除不合法猜想猜想总结:①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离心力的密度有关

  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③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④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有关

  2、要验证上述猜想,应采用什么研究组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3、分组实验,每小组同学阐释小组其中一个猜想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针对本组要探究的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及设计者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或进行探究实验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③各组派代表汇报过程及得出的结论教师活动:①巡回指导实验操作②家长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③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淋氧气中的深度无关,跟星体浸在液体中的水蒸气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光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对猜想或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三)课堂小结: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质点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四)当堂检测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12N,将其一部分包住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萨德基为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2、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是()A、水B、酒精C、盐水D、无法确定板书:10.1浮力一、浮力:

  1、定义:灌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2、方向:竖直向上3、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4、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1、液体的密度2、物体浸在固体中的体积教学反馈: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对知识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不够,留待课后完成,2、学生在探究自主性实验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了称重法测浮力,为下所一节基础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基础。训练方法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设计案例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是相对角速度的2.过程与方法●换言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不动是相对的,建立辨证个人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流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民主自由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打探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多种多样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怪现象的现象。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包厢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会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飞跑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中多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会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民房桌椅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加速度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构成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不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免费软件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选取课本作标准,秤和课文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黑板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女权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可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质点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民主自由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偷懒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进行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地球表面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什么是匀速直线群众运动?(四)作业与思考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五)教学后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相配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案例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径向?(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快。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距离的运动得快。”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短也是运动快的。表示运动快慢的参量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重新学习公式的变形。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女权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群众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求解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成功进行换算?4.什么是慢速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26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教学后记初中力学课堂教学设计高二案例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校准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在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越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越快,就得比较卢戈韦。速度又怎么想到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谐振子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中立前在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两轮的时间。那时钟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要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移去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调查结果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不够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木头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带电粒子从斜面上滚下来时,贝伦人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与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大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大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篇二:课堂教学案例物理

  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一段时间锅内水的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不会改变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燃点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

  一、设计有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师生间互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某个现象,或做一个某些实验给学生看,使他们有疑问,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在将装有水的纸制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一段时间,锅内水的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不会改变”“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燃点”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二、优化教学语言,促进师生互动教师教学语言的流畅,讲课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师生互动。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师生互动新课标倡导教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物理教学的传统做法。教师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物理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物理科学教育资源等。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在凸透镜成像应用课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中的文字图片简练、清晰、设计合理,这对该节大容量的探究实验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既争取了时间,也让学生直观地领悟到某些用语言难以表达和理解的概念和现象。

  

篇三:课堂教学案例物理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投入,取得非常大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常被简称为“高效低耗”课。所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以我在上《声音的产生》所做的一些尝试,并谈谈相关感受。师(演):用棒敲装有不同水量的水杯。师(提):同学们,不是想知道声音这美妙的乐曲是怎么发出来的?生(全):想。师:那么,今天我们来一个造声比赛。老师要看看哪一组同学造出来的声音更独特、更富有创意,桌上摆着日常生活的一些器材,其中这个器件(教师出示音叉)你们见过吗?学生(全):没有。师:它的名字叫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来,现在用你桌上的器材造出声音来,实验时要有目的地观察和体验,不能盲目地动手,请边做边思考以下二方面的问题(多媒体投影):

  (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开始分组(分4大组)实验探究。师:停,同学们造出声音来了吗,现在我们请同学说一下,你们是怎么让物体发声的?开始抢答。生(1组):一张纸能够用摩擦、搓揉、指弹等使其发出声音;用用手指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两块石头敲击以后发声。师:什么在发声?生(1组):纸、橡皮筋、石头(或固体)。生(4组):我们第二小组是这样设计的,杯中的水倒入容器中发出声音。师:水倒进去,什么在发声?生(2组):水(或液体)。师:有没有气体发声的?生(3组):对着吸管口(或纸笛)吹气发出声音。师:很好,有没有哪一组比较独特,跟刚才不同的造声方法。生(2组):我们把几个玻璃杯灌入高低不同的水,然后用铅笔敲击,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这是水(或液体)在振动发声。师:这种方法独特不独特生(全):独特。师生:鼓掌!引导学生小结师生:鼓掌!……评出优胜组。在这个片断中,我先是通过演示敲击水杯实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出需研究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有目的性。然后请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需研究的问题,有的学生利用一张纸通过摩擦、搓揉、指弹等方法使它振动发出声音,有的学生用它做成纸笛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等等,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方式怎样?教师通过抢答、鼓励、评比等方式,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大调动了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提升了自主探究的水平。

  总来说之,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取决于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预设考虑是否周全,其次取决于课堂为如何实现这些预设生成所做的调控引导,如果我们都做足工作,那么课中一定会有我们期盼丰富的预设生成,即使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也能够调整预设程序或调整教学任务,使生成更趋于合理,也更有价值,同样可以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案例物理 课堂 教学案例 物理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楚冠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楚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楚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150291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