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12篇)

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12篇)

发布时间:2022-12-08 16:55:18

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12篇)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精选文档】-百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12篇),供大家参考。

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12篇)

篇一: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精选文档】-百度文库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1、文化特征与用词差异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才能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大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

  尊老敬老"的传统。“

  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老李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李老更是尊崇有加;

  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

  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小,是多么地年轻。

  2、社交礼节用词的不同

  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去啊?到哪儿去啊?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areyougoing?和Wherehaveyou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它们反应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

  你管得着吗?)

  以

  plea“se请”为例,但是在某些场所却不宜用英语please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you,但是初学英语的人常用Yougofirst,这是不对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yourself(tosth.),也不用please。

  3、导致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既涉及文化的规约也涉及语言的规约,逾越语言规约致使语用失误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在词汇层面使用者“误将汉英词汇一对一等,认为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外延上完全同于汉语,误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蒲小君).例如颜色词就是如此.一些颜色词为不同语言或文化共有,然而他们的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如,在西方,人们习惯用红色一词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但在中国文化中却被用来表示革命。同样,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表示纯洁、天真无邪,人们在结婚时穿上白衣裙,whiteday

  是吉祥日,但在中国白颜色被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在句法层面“不懂得英语的表达方式,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意义,混淆同一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何自然)。如表示答谢的礼貌用语。当要向对方表示谢意时,人们有必要做出适当的回答。但是中国的学生经常会说“Nevermind”,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母语中的“不用谢”,“没关系"在英语中正确的表达方式是“Youarewelcome”,“Mypleasure",“Don’tmentionit."等;在语篇层面,叙事顺序不符合所使用语言规约(向二兰),“会话参与者在许多英语会话活动类型不够熟悉,不恰当地将汉语会话活动类型中使用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简单地照搬到英语会话活动中去。"(俞洞明)试看一位中国学生写的请求函:

  DearHelen,Howareyou!

  Afriendofmysister’s,Alice,isplanningtogotoLondonforayearandlookingforajob。

  Iwouldbeverymuchobligedifyouarekindenoughtotakethetroubletohelpmeinthatmatter。

  这封请求函表面看无语法错误,简洁明了,是典型的“问候-叙事-请求”式的结构。但是英语请求函叙事顺序并不和汉语一样,一般要求开门见山提出要求,在陈述情况。由此可见,该语篇用的是英语语言,行文结构却依照汉语习惯,其原因是套用母语模式。

  二、跨文化交流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的原则(

  Respect)尊重是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正如上文所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礼貌系统。你若想与之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你首先要尊重人家的文化。比如说,中国人送客人喜欢送出大门口,有时甚至送出好几条街,以此来表明对客人的尊重。而在美国,人们一般不会把客人送出门口,他们只是站在门里跟客人讲再见然后随手把门关上,他们认为这才是对客人尊重,因为在他们看来客人在家里与自己相处多时,耽搁了人家许多宝贵时间,此时也许会有些不愿被人看到的私事需要处理,比如剔牙、打嗝等不雅观的行为举止等。因此当有美国人到你家做客时,你如果以中国人的送客方式来对待人家,人家不但不会觉得被尊重,反而会觉得很尴尬。因此我们该尊重人家的习惯,不要把我们的习惯强加给别人。只有先尊重别人,才有可能被人尊重。

  2、保持自己的个性(

  Identity)这里所说的个性主要指自我,包括自己的个人形象、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文化知识

  等等。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有的人只看到一些外国留学生和不拘礼仪的某些游客身上的某些表现,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举止都很随便,就盲目效仿,结果犯了既不了解别人又忘了自己行为规范的大错。中国的国民性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十分看中“

  面子”或者说“

  体面”。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自己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这种自豪感使中国人富有浓烈的民族情感、宏放的气魄和极强的爱国之心,这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交际中不能单纯的信奉“

  外国的月亮是圆的".上文所提到的、尊重的原则是有前提的,即保持自己的个性。

  3、文化适应(Enculturation)所谓“

  文化适应”是指狭义上的社会化。当今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今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世界上七、八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今后世界的冲突是文化冲撞,而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冲撞则成为焦点,甚至有人预言,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定是“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战争”.文化适应简单来讲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WhenyouareinRome,doastheRomansdo)。比如说一个雇员新到一家公司工作,第一天上班他发现他的着装方式与公司其他同事不同,那么很有可能他会考虑这件事儿并在第二天上班时做出改变.这种观察其他人行事并使自己与之协调、适应的行为的过程就是文化适应。要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你需要学习共享文化(

  sharedknowledge)

  ,并对对方的文化背景有很好的了解。

篇二: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中美思维方式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百度文库

  中美思维方式差异和跨文化交际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中美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深入分析导致中美跨文化交际出现障碍的原因之一: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旨在尝试性地对中美思维方式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思维方式差异产生的原因,其目的是要探讨思维差异对中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以求中美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尴尬,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障碍

  思维方式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因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有关这一主题的书籍和文章层出不穷,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无可争辩的。然而,跨文化交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就是在交际过程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地理或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和不顺畅。那么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是如何交流的呢?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一个由来自不同社会、种族、宗教和技术背景的个人组成的组织内的广泛的交际活动。它试图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如何行为、交流和感知他们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创造文化的协同效应。

  十几年前,美国学者开始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彭世勇,2005:53)。在过去的20年里,它在美国经历了理论的巨大发展。此外,在国外,他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收集了质量和数量的数据,使之完善。1983年出版的《国际与跨文化传播年鉴》是第一本关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著作。在此基础上,理论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逐步成熟(胡壮麟,2006:173)。他们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不仅仅是陈述了一个理论的全景。在学术期刊上,大多数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文章,尤其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文章,通常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

  为了尽可能有效和有意义地在这个多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发挥作用,人们必须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陈国明(ChenGuo-Ming)和威廉·斯塔斯塔(WilliamStarosta)写道:“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生存,需要有能力透过不同种族、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

  然而,跨文化交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就是在交际过程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地理或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是困难的。然而,是什么让跨文化交流变得困难呢?阐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语言是人类进行逻辑交流和思考的工具。所以不懂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一大障碍。假设有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不懂对方的任何语言。即使他们可以通过手势或数字进行交流,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也很难完全理解对方。

  非言语交际是指没有语言的交际,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等。大多数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35%是言语行为,其他信息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言语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替代、反驳、强调或协调言语信息。

  文化取向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也可以称为文化偏见。犹太人很小气,黑人是狂热的,法国人是浪漫的,德国是守法的,意大利是热心的,文化取向对信息处理、简化、普及或夸大问题有很大的影响。当人们以文化取向的方式看待他人时,他们的目的是对人进行分类,做出不同的评价。

  思维是以反映客观世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础的。习惯地遵循一个特定的过程或观点,一个人发展他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美两国的思维模式是在各自国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口头和书面语言、历史和传统、哲学和宗教方面存在着差异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喜欢过平静的生活。在民族团结的过程中,排斥被同化的方法所抑制。因此,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和为贵”的思维方式,中国人也逐渐形成了谦逊的性格。相反,美国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从五月花运动到西进运动,美国人一直保持着冒险精神。虽然世界各地的移民正在涌入美国,但他们仍然保留着自己的传统特色。在美国,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构:议会、总统和法院(HeZiran1988:67)。无论是民族特色还是权力分配,独立的历史传统都给美国人带来了对抗性思维的特点。

  了解不同国家思维方式的异同,是为了更好地调整对其他文化的态度,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思维方式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相融合,是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产生的障碍是不会消失的。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增多,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两国应该尊重对方的思维方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以周到、尊重的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

篇三: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中美文化差异与交际失误-百度文库

  中美文化差异与交际失误

  訾华东

  【摘

  要】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传统、价值观念、社会准则、风俗习惯等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形成了文化障碍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跨文化交际的三大障碍包括:认识上的误区,刻板印象及民族中心主义,因此,以“入乡随俗”的观点进行跨文化交际可以更大程度地相互接近、沟通最后取得交际的成功.

  【期刊名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5)006

  【总页数】4页(P104-107)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障碍;跨文化交际;交际失误

  【作

  者】訾华东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外语教学部,北京10004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33.41

  2001年隆重上映的影片《刮痧》我在前几天才完整地看过一遍。虽然在看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接受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心理准备,然而,当传统的中医学受到蔑视,中国人喜爱的“孙悟空”遭到嘲讽,爱子的父亲被剥夺了监护权的时候,我的内心难以平静:中美文化严重冲撞把一个爱子的父亲送上法庭,而东方文化在美国最庄严的地方——法庭受到肆意的嘲讽。在跨文化交际日益繁盛的今天,由于文化障碍所造成的交际失败、所形成的交际误区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看来,文化的差异是

  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跨文化的重要标志,用任何一种语言表达某个民族的文化都会有该文化的烙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是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地理、社会制度、政治背景、价值观念等诸多文化因素造成的。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指出以下八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1)一个民族的历史;(2)一个民族的传统;(3)宗教思想;(4)价值观念;(5)社会组织形式;(6)风俗习惯;(7)政治制度;(8)社会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科技水平等)。试比较中美文化差异如下:在这诸多因素中,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它决定了人们会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态度(胡文仲,1999)。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是社会交往,无一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例如,中国人比较喜欢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意思,不喜欢正面冲突。这是因为我们十分重视谦逊,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西方人不同,他们首要的是getthingsdone(把事情办成)。因而,他们一般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说话“绕圈子”,常常认为中国人是“不可捉摸”的。而我们也会觉得他们说话未免太过“直白”,不给人“面子”。

  学者们总结了包括孝、勤劳、容忍、随和、谦虚等40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并译为英语,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但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的价值观是形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由诸多因素形成的文化差异造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胡文仲(1999)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三大障碍,它们分别是:认识上的误区,刻板印象及民族中心主义。

  LaRayBarna认为,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期望别人和自己一样,这就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但实际上,由于文化的差异,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随之会引起困惑、失望、愤怒等反应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CraigStorti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1)期待对方与自己一样;(2)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实与预期差距很大,引起文化冲突;(3)感到愤怒、恐惧;(4)决定退缩回去。

  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籍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文化障碍。很多来华从事英语教学的外语教师组织课堂一般凭着在本国受教育时获得的感性认识,由于对中国学生缺乏了解,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挫折,令他们困惑不已。中国学生觉得外教讲授的内容常常“脱离”课本,不着边际,学生往往一堂课下来抓不到重点,茫茫然满头雾水。外籍教师多喜用随意的非正式的自由授课方式。当教师“随意”提出问题,示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而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发言,经常出现冷场的尴尬场面,故此外籍教师不时感叹:“Thestudentsdon’thelp.”(学生不愿意配合)。很多外籍教师有共同的体会:教中国学生写作真难。尽管教师再三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行文方法,立论方式,但中国学生笔下的文章总是结构松散,论据不足,论点不明。因此在教学中,外籍教师常有一种受挫感。在日常交往中也常闹出尴尬场面。多数英美人士注重个人隐私

  (privacy),而中国学生时常问及他们的年龄、家庭、收入,令他们难以作答。甚至打招呼用:“Whereareyougoing?”(上哪儿去?),“Haveyouhadyourdinner?”(吃过饭吗?)。“Youmustbeverytired!”(辛苦了!)也令他们觉得唐突。

  这里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外籍教师不通情达理,也不是中国学生懒惰、无礼,关键在于交际双方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外籍教师的想法是,西方教育强调自学为主,并有个人学习方法和独立见解。他们认为既然教科书写得明明白白,教师没有必要重复,学生可以自己去看。于是讲授时要么点到为止,要么借题发挥。而在中国学生眼里,教师是学问的权威,知识的源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才能踏入知识的宫殿。于是,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崇拜心理,在老师面前常常表现得谦虚谨慎,循规蹈矩,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使老师难以解答会被视为对老

  师不够尊敬,这跟外籍教师的自由式教学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于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东方人的思维则趋向于间接的表达方式,因而他们的写作方式也大相径庭。外教以西方的写作准则来评判中国学生的作文,自然会觉得“教中国学生写作真难”。而在“隐私”这个问题上,外籍教师更不会了解西方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

  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简言之,认为别人与自己大致相同,有这种想法是十分自然的,但对于跨文化交际是有害的。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风俗与习惯,善于将异国文化与自己的文化相对比,才能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它往往是指我们对某种群体或文化所固有的,不轻易改变的印象,甚至这种印象是我们在跟这种文化接触之前就已经先入为主的。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英国人保守,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拼命等等。这些都是刻板印象,也可称作定型。刻板印象使得人们不能客观地观察、评价另一种文化,甚至会对另一种文化产生偏见或歧视。诚然,它妨碍我们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下面的对话发生在一个中国留学生(C)和一个名叫Nike(N)的希腊学生之间(摘自曾萍“文化的障碍”):

  N:AreyouaPartymember?C:No,I’mnot.

  N:WhydidyourgovernmentallowyoutoleaveChinaifyouarenotaPartymember?C:ThatmightbetrueduringtheCulturalRevolution,butdefinitelynotnow.

  N:Doyouwearsandalsinsummer?C:Ofcourse,Ido.N:Really?I’mtoldthatChinesegirlsarenotallowedtoexposetheirfeet.Isthattrue?C:Thatwasanoldstory.政治方面封锁,生活习俗落后是Nike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刻板印象。由于他对中国现状的无知和他对中国持有的刻板印象使Nike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偏见,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所谓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大多数人在观察另一种文化时往往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对于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事物常常做出价值的判断。

  民族中心主义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各个国家的地图都是把本国放在中心位置。美国人看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感到生疏,因为他们习惯看到的是把美国放在中心的地图。我们看美国的世界地图也觉得奇怪,因为突然发现中国在地图的一侧。这是把自己国家作为中心的最好证明。

  民族中心主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会引起文化负迁移而使交际失败。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事例。我的一个好朋友会经常提到他们与外教一起过圣诞节并互赠礼物的事情。她说同学们都买了很精美的礼物,而外教带的却是什么铅笔、糖果之类的“礼物”,同学们都觉得外教“很小气”、“不够意思”,将收到的礼物与自己送出的对比会觉得很失望,心理不平衡。这是由于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讲究“面子”,而且重视朋友,我们往往把“礼物”视为衡量友谊的一个标准,对朋友大方是一种美德,而“小气”、“寒酸”会被人瞧不起。

  曾萍在“文化的障碍”一文中列举的一个例子也可以用民族中心主义来解释。一位

  美国教师(下称A)邀请她的两个最好的中国朋友(其一下称C)吃饭。餐桌完全是西式摆设。对话的议题是美国教师从美国带来的漂亮精致的餐巾纸。

  C:Theyaresobeautiful,aren’tthey?

  A:Yes,theyreallyare.IboughttheminNewYork.C:Well,well.Actuallywedon’thavetousethem.Youmaysavethemforyourimportantguests.A:Whatdoyoumean?Don’tyouthinkthatyouaremyimportantguests?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最强烈的表现是对朋友的认同。一旦对方为自己所接纳,友谊的方式往往是视其为“自己人”,因此交往中也就不必过多客气。对话中C所指的“重要客人”是指关系疏远因而需要讲求礼节的客人,而美国人则视亲密朋友为重要客人。由于C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去理解美国文化,使得交际双方产生了误会,交际失败。

  现在有些语言学家提出的“反语言新帝国主义”就是对民族中心主义的避免。他们认为作为二十世纪的混合语言,英语不再应该是本族人的专有“财产”,任何一位学习者讲英语时再也不必俨然像一位英国人或者一位美国人一样:选择何种语言表达方式可随地域而异,而且常常是当地受过教育的人们的一种语言选择。

  看完《刮痧》已经很多天了,但是美国律师在法庭上对孙悟空的那一番理直气壮的曲解却时常回荡在我耳畔:“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人家的制作车间——像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居然能够造成如此的误解与曲解,我想我们在感到震撼的同时更应该去思考一下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也不可消除的。然而,不断增强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学习,摒除偏见与歧视,努力避免民族

  中心主义,逐步培养自己客观评价其他文化的能力是可行的。笔者认为“入乡随俗”是克服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方法。

  规定在交际中使用某一方的文化作为标准去消除差异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而这样也会失去“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削减了文化的多样性。“入乡随俗”的意义在于,交际双方可根据交际语、交际地域、交际对象等因素灵活机动地选择相应的文化,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国际广告是另一种形式的跨文化交际。在其成功的范例中我们发现大多遵从了“入乡随俗”的原则。例如:日本的三菱汽车公司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创制了下列广告:“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menarecreatedequal”。日本广告商将原句中的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诉求的目标,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道出了该车的优越性能。这则广告词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使三菱汽车在美国成功地打开销路。再如Revlon化妆品在中国被译为“露华浓”,大家便会联想到李白的诗《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引经据典,音义并重,使得化妆品的译名既女性化,又高雅艳丽。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正视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并不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入乡随俗”,更大程度地相互理解与沟通,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关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刘晓民.论外籍教师教学中的文化障碍[J].中山大学学报,1998,(4).[5]汪涛.克服重重文化障碍——再谈涉外广告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

  [6]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7]曾萍.文化的障碍──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J].外语教学,1999,(2).

篇四: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分析-百度文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分析

  作者:马冬

  胡艳阳

  来源:《理论观察》2019年第06期

  摘

  要:为了更好的加强中国和美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使人们尽量避免可能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文化冲突,应该从跨文化交际入手,仔细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价值观。分析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对英语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帮助,分析文化差异性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意识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文化价值观;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9)06—0126—03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一些人由于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从而进行文化交流的活动。从古时候起,世界各国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都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文化交际的活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越来越多,为了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有效并且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理解,避免人们或国家在交流时产生误解和冲突,我们要需要在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的同时并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仅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影响,也会对国家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时代潮流的影响下,其影响更在不断的扩大。

  一、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价值观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際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仅容易受到了思维方式的影响,而且还容易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文化冲突。两个处于不同文化背景拥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人在进行交流时,即使交际双方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交流,也依旧会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一定会受到他们自身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充分了解到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后再进行一些交际活动,从而减少文化冲突。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人们明辨是非,判断事物的一种信念体系,是基于思维感官上做出的判断或理解。由此可见,价值观是主体对自身以及外界事物的判断,具有主体性和客体性,其中主体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原因会对事物理解产生差异,这些差异会在交际双方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产生障碍和冲突。由于人们拥有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理解和判断也会存在差异,通过一个人的价值观可以看到他人对待一些问题的想法和角度,而个人所处的社会中也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即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

篇五: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模板-百度文库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文章来源自71教育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儒家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的BlueRoom,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异

  1.中国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国文化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

  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2.美国文化

  而相对历时较短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受到众多文化影响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众多移民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清教主义思想居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本土宗教萌发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要素。美国社会是比较开放的社会,其国民热切希望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亦即“美国梦”的文化特性也非常显着。

  此外,美国文化特性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尊卑之别。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问候。

  二、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任何—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时期都深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滋生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地域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主义,而不主张突出个人。其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重视集体的作用,注重互相帮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际间的和谐。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需要用伦理之说来教导人们忠于国君(家长),恪守本分,谨守礼数,平安相处,以利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儒家伦理历来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中等级观念较强的根本原因。

  美国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希腊、罗马是这种文化的发源地,地处海滨及近海各岛屿。众多的岛屿使人际往来不如平原方便,故强调充分发挥个

  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注重自立和独立;重视突出个人,追求个体差异。美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力与自由。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继承了欧洲文化(西方文化),而****观念正是西方思想传统的产物。****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力请愿书,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并使其理论化。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则用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美国文化强调****,因而等级观念淡薄。

  三、结语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可改变,但可以相互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斗争、融合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进入西方社会,开拓西方市场就必须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异的根源,以求知己知彼。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我们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大环境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池振航。英美习俗与社交礼仪[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7.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文章来源自71教育

篇六: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百度文库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的BlueRoom,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异

  1.中国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国文化涉及

  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2.美国文化

  而相对历时较短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受到众多文化影响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众多移民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清教主义思想居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本土宗教萌发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要素。美国社会是比较开放的

  社会,其国民热切希望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亦即“美国梦”的文化特性也非常显著。

  此外,美国文化特性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尊卑之别。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问候。

  二、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任何—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时期都深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滋生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地域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主义,而

  不主张突出个人。其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重视集体的作用,注重互相帮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际间的和谐。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需要用伦理之说来教导人们忠于国君(家长),恪守本分,谨守礼数,平安相处,以利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儒家伦理历来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中等级观念较强的根本原因。

  美国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希腊、罗马是这种文化的发源地,地处海滨及近海各岛屿。众多的岛屿使人际往来不如平原方便,故强调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注重自立和独立;重视突出个人,追求个体差异。美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力与自由。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继承了欧洲文化(西方文化),而人权观念正是西方思想传统的产物。人权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力请愿书,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并使其理论化。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则用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美国文化强调人权,因而等级观念淡薄。

  三、结语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可改变,但可以相互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斗争、融合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进入西方社会,开拓西方市场就必须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异的根源,以求知己知彼。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我们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大环境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池振航。英美习俗与社交礼仪[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4]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篇七: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百度文库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内容摘要:跨文化交际学属于社会语言学,是一个起源于美国的较新学科。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文化差异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价值观会造成双方交流的误解。本文对这两种价值观作了探讨,并分析了产生这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差异,以有利于减少和防止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美文化差异

  价值观

  一.跨文化交际中中美价值观差异形成的原因

  跨文化交流最需要克服的因素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语言和习俗,而是价值观之间的差异,那么中美两国之间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一样,在价值观的形成上也有各自的路径,值得被认真进行研究。那么在对中美两国之间的价值观进行比拟的过程当中,认真分析这些形成因素,能够对两国之间的交流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社会最根底的单位,是由夫妻两人达成的,这既是这个社会最根本的一种关系,也是社会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他们作为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如何能够处理好两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很多夫妻在意的焦点。而婚姻作为每一个人生命中极重大的事情,要了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就要知道中美文化当中最大的两个不同,第一便是在美国,最主流的思想是言论自由,注重个人的权益,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思想;而中国却不一样,我们一直以来所推崇的就是集体主义,主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第二就是美国人在心里上更喜欢冒险,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和掠夺精神;但是中国人以和为贵,更中立的心态,不喜欢纷争,爱好和平。因此从上述的区别中就可以看出来,两个国家是两种完全极端的心理。当然这两种比拟只是一种数据上的表达,并不能说是严格的代表了中美两个国家的所有人,而比拟文化的探究,是一般的趋势,特殊的例外是难免的。

  〔二〕历史因素

  作为古文明的发起国,中国历史悠久,是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而美国的建国时间短,更多的是受到欧洲历史的影响。因此两国之间不管是历史背景还是开展历程包括地理位置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差异太过明显:

  1.伦理观的差异

  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久远,可以说“忠孝礼仪〞几大点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标杆。“忠〞表现在对工作的认真和努力,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孝〞,对父母有孝道,对兄弟姐妹要团结;“礼〞做到人与人之间交往有礼节、懂尊敬,方式和谐处事之道。“仪〞,遵守礼教,在人际关系中进退适宜。可以说这每一条、每一点都是标准,都是中国人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为人处世的要求,并且也正是这几个字维持了中国人情社会的正常运转,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美国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基督教文化当中感恩、救赎一样都是他们的信仰标签。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义务关系,纯粹就是感情关系。他们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在自我救赎当中获得解脱,不需要过分的纠缠于伦理关系,而是需要保持对自己的责任,保障自己的权益。在美国亲子关系是平等的,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照顾不是为了将来子女为自己养老,只是一种纯粹的亲子关系。因此中国人再看美国社会的时候觉得这里太过冷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太少,似乎彼此的关系都很淡薄。或许正是因为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精神,让他们只是在生活中一味的追求自己的享乐,而无视到了其他的人。因此美国的犯罪率也是全球居高不下的,因此每个人都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没有舍弃精神。而美国政府为了制约美国人,也是将法律的条文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的详尽。

  2.等级观的差异

  等级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于各个国家之间,在中国因为各朝代都主张尊卑有别,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严重的受到了等级观念的牵制。尽管目前的社会开展迅速,很多的礼仪已经不那么重要,但是依然在交际潜规那么中,中国人的谦卑思想依旧严重。下级看到上级需要主动打招呼、晚辈看到长辈的时候需要尊重,举止要文雅。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价值观差异的表现

  价值观作为一种人们对社会交流的存在反响,也是对于所处空间和环境的一种认识,包括了人们在个人空间、交往过程和言语表达上的一些差异均会决定中美之间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一〕言语表达方面

  来到中国的大学校园后,面对无数天天看到的中国学生,美国留学生们其实心里很想在这里多交上一些异国的伙伴。一方面可以提高汉语语言水平,将学过的知识更快地运用到实际交流环境到中,这样进步的就更快。另一方面,好奇心驱使他们想更多地了解到中

  国人的想法和更多有趣的文化差异,方便他们来认识這个陌生的国家。但想法归想法,实际效果却不佳。甚至在一些美国人看来,与住在隔壁的中国人之间的交流都充满了变数。而综合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表达的障碍问题。

  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是中建立在独立自我的思维状态下,是一种自我与他人有明确界限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自我意识驱使他们能够“无视〞他人的作为,而是认为自我的事情就归自我管理和完成,他人的任何插足都是对自我的侵犯。而过多地干预他人的事务实际上就是对这种自我空间的入侵,就是打破了自我与他人的这条界线,而这个界限之内的就是自我的隐私。在美国人心中所谓的自我空间实际上就包含我们作为中国人可以在朋友之间互相分享的事情,一些内心的想法或情感。这种文化差异是往往不容易处理好的,而想成为好朋友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这种自我状态造就了美国人性格特征的另外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说话表达直接真实,大胆说出来。而是坚决自我,对自我充满信心,在任何活动中积极表现,努力赢得大家的赏识。

  〔二〕人际关系方面

  许多在中国的美国人大多都希望能够交往更多的中国朋友,也希望与中国人愉快相处。但实际上又是另一番景象,真正交到的好朋友是个位数。有学者说过,“知己〞这个概念在美国极少存在,而美国友谊是非常“浅薄的〞,因为人们喜欢把认识过的陌生人都叫做“朋友〞,而又会很快忘记去马上认识遇见的下一个人。不同文化圏下的人们如何进行相处适应,这是以下需要展开的讨论。

  实际上中美两国在对于朋友的差异,也是一种文化差异的具体表达,是突出美国人强调自我意识的中心地位的文化意识形态。一般的美国学生在成人之后就不再受父母的约束,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所有事情了。这使得较早独立的美国青年在大多数时候喜欢自我管理一切私事,特别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喜欢充当自我英雄主义,不到最后关头是绝对不会寻求任何人的帮助的。自己的事情自己会操心,过多地寻求别人的帮助被美国人是为没有能力的人,无法在将来事业上成功的人,因为解决麻烦的小事就能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是可以时刻想出解决方法克服困难的人,而一切细节决定了事情的成败,决定了成功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人非常重视自我的私人空间,讨厌他人破坏这个小空间,而是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定的界限。即使是朋友之间,尊重独立自由和自我隐私也是客观存在的,而追其根源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以下接着从中美两国在语言表达相关的差异上来反映这一事实。

  〔三〕公共礼仪方面

  许多在中国留学的美国留学生也觉得,尽管一些中国的买卖商家为了赚钱,会极其友好地对待外国留学生,向他们详细地介绍所有商品,解释他们的问题。但普遍缺乏良好的效劳质量。喜欢想尽方法来赚得实际利益,从而无视一些效劳细节,甚至在有的时候无视根本的礼貌用语。美国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也多数都是外卖或者外出吃饭,那么在遇到效劳不周到或者效劳特别差劲的效劳员时会让他们无法感受到公共效劳的贴心,因此会对我国在公共效劳上有诸多的意见,觉得中国尽管是礼仪之邦,但是公共效劳方面我们落后世界太多,因此很多的留学生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国的效劳员普遍缺乏公德,没有应该具备的效劳热情和耐心程度,倾向于无视顾客的感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专属的文化,都有各自的优势。那么在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下的人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文化的差异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纵然有巨大的差异会引发各种障碍,但是也对于我们研究跨文化的价值观比拟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很多这方面的学者都认为,既然中美方在文化差異上的不同已经是事实了,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社会越来越交融的过程中,让文化也进行一次交汇,彼此之间可以进行碰撞,进行了解。

  注

  释

  [1]姚文清.中西建议礼貌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分析——以中英文影视对白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22,〔3〕.

  [2]侯畅.从《喜宴》看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7〕:185-186.

  〔作者介绍:刘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硕士,讲师,从事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

篇八: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百度文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作者:刘水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一提到东方和西方,一提到中国和美国,我们的脑海里便会联想出这两国,两国人民,两国习惯的诸多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美在社会交往中文化差异,探讨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以下我们就从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文化的来源和如何理解和适应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等几个方面来解读一下中美交际文化中谦虚与外显的交际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

  交际

  谦虚

  外显

  正文:在外国人的交际中和自己阅读的报纸和书籍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情趣的现象:在聚会中你会发现,老外们大多异常的活跃,眉飞色舞地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动找不认识的人聊天介绍自己,推销自己;而大多数华人,则安安静静地端着一杯酒或一杯饮料,站在人群的一旁等别人主动和自己聊天,或者在聚会的过程中从头到尾只和一两个自己已经认识的人粘在一起。这种情况反映出什么?这种情况很明显的反映出了民族性格的差异,也很明显的反映出了中国谦虚内敛和美国外显主动的交际文化的差异,以下,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文化的来源和如何适应理解和适应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几个方面来解读一下中美交际文化中谦虚与外显的交际文化的差异。

  谦虚,外显,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文化的来源

  很多中国人看到以上的情况大多都会感慨万千:“因为咱们中国人因为英语不是母语,在美国或是其他外语国家都很吃亏,”听到这种说法我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我们和美国人都说英语的话,我们就会比他们强很多,就会在交际中变得主动活跃吗?”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背景下,养育出不同类型和性格的人,很多华人自小便信奉“三思而后行,言多必失,谨言慎行,为人谦逊慎独”的人生哲理,而美洲人则大多性格活泼,开朗,外向,率真,主动和崇尚自由。因此我认为谦虚,外显,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文化来源于不同的民族的性格和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并非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来源于语言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该外显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不能否认适当谦虚的重要性。但是在处理与西方交际问题上我们一定学会适当的外显。用适当的外显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跨文化交际的结果可能会更好。记得多次听到这样的实例:“一个美国人赞扬一个中国人。你的英语说得真棒!这位中国人则不好意思的回答说:不好不好,还不够好。”我想不仅是这位中国人,也许大多数中国都会这么回

篇九: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随着跨文化交际这门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人们越发注重文化交际的有效性,然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不同国家间的频繁的交际往来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跨文化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在表现

  形式、价值观差异、风俗差异、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性的差异方面等。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提高我们在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所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本经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表现形式上的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域间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在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在饮食上面的文化差异、在婚礼上的文化差异。

  1)商务中的文化差异:

  表现形式从对于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自身文化的特定内涵和界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对于企业管理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在美国和德国,商务管理的价值观就不同。在美国,企业看中成就和成功,崇尚勤奋、实用主义、乐观主义、清教主义、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淡薄、机会均等以及对于竞争和个人主义的接受。而德国人的管理观念则不是很强,这源于他们历史上就看重专业技能和能力。在他们看来技能高超的德国工人根本无需管理人员激励他们。而在中国,商务价值观则与二者更为不同,中国企业重血族关系、人际关系、尊重长辈及阶层关系。这样的价值观必然使管理模式具有显着的集体主义特点。

  2)饮食中的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西方国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即便口味千篇一律,甚至比起中国的美味佳肴来,简直单调得如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们: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换句话说,西方人特别讲求和关心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否搭配合宜,以及这些营养成分能否被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而菜肴的色、香、味,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使是在饮食文化与我们比较相似的法国,涉及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虽然人们在赞誉美食时,总爱说“色香味俱佳”,那是根据我们感受色香味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的上下排列顺序。但人们内心对于“色、香、味”,从来都是“味”字当先的。中国人通常重视味道,不太想到营养,这也反映在日常言谈之中,如家庭宴客,主菜端上台面时,主人常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您的口味,就凑合着吃吧。他绝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热量不够。”在中国人的眼里,“吃”远不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吃,这是因为受不了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

  3)婚礼中的文化差异

  中方和西方婚礼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氛围不同,中式婚礼要求有热闹的气氛,人气越旺越好,因为在中国人眼里结婚是件高兴的事,一定要热热闹闹,一般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裕,人气旺的庭院或酒店;而西方式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通常都是在教堂或是其他较为万竞得地方举行,给人一种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也难免显得冷冷清清,同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心理完全相悖。中国的婚礼,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中国的整个婚礼的主角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整个婚礼到处都充满红色,新娘戴着凤冠,盖着红头巾坐在话轿里,新郎骑着马,这也就使婚礼变得喜气洋洋。西方婚礼就是显得较为浪漫,白色的婚纱,笔挺的西服,白色的气球和庄严的承诺。再中国,许多民间婚礼的衣着饰物,凝聚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每一件饰物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既有丰富的内涵,又寓意吉祥,传统婚礼中。真个迎娶有15个过程。首先男方要祭祖,然后出发迎娶,在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女方在出嫁时也有着很大的规矩,看来他们都要忙上一整天。还有这独特的“三朝回门”,即在婚后的第三天,新妇在夫婿的陪同下,带着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随夫婿回家。

  三,价值观上的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国家社会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等个社会所形成的价值观也大不相同,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为、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研究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我们做些详细的对比研究。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

  ,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竞争意识

  在重视个人培养、强调个人独立和崇尚自我实现的美国,竞争是其基本价值观之一。社会鼓励其成员竞争,人们也以积极的态度踊跃地参加。他们相信竞争不仅推动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整个美国社会犹如一个大的竞技场,人人都为了获得自己的所需而努力拼搏并击败他人,有些人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中华民族是个倡导重义轻利的民

  ,注重道德修美,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中庸之道“深人民心。”“君子优道不优贫”,“君子不言利”等思想使我们中国人把物质利益放在了次要地位。传统的价值观不鼓励人们竞争。个人太突出,必定打破原有的平衡与和谐。中国人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特别注重“和”。

  3自立意识

  中国是个典型的大家庭社会,人们喜欢依赖父母及朋友,古语说“在家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的青年人更是如此,特别是独生子女们,更有几辈人的娇宠,现在许多青年人的自理能力是很差的。在美国,成年公民(以十八岁为界)都倾向于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社会对个人的抉择权予以普遍承认与尊重。其教育体制总是鼓励青少年学会自立并授之以相应技巧。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独立意识,父母要求孩子自会2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自立。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尽量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要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人仍呆

  在家里,依靠父母或别的什么人生活,他会被人耻笑和瞧不起。

  4家庭概念

  中国以家族为本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立身处世的纲领。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个生活的港湾,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孟子认为圣人是“人伦之民”,伦的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妻服夫。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西方文化突出自我、突出个人,追求独立。长辈与晚辈之间可以直呼姓名。在西方亲人间界线划分明确,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对孩子也非常尊重,进孩子房间首先要问:“我能进来吗”,强调以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奋斗为荣,乐于谈

  论个人一得之见。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部分,与交际的关系是支配和反应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将如何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是社会交往,无一步收到价值观的支配。

  四,中西方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差异

  中西方在生活习惯上的最大差异莫过于饮食差异。西方人在饮食上比较讲究理性,特别注重营养。现在女士们减肥所参照的卡路里表,就是西方传过来的。西方的饮食仿佛只是为了生存,健康而摄入必须的营养,食物的多样性也比较缺乏。而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对于吃,显然成为了一门学问。讲究色、香、味俱全,对于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人含蓄委婉,思维方式具有意会性,而西方人则很直接,属于直观性。中西方在写信的表达方式上就有不同。西方人在表达这自己的意愿时比较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的所要求写在最前面,后面才会讲一些寒暄的客套话。而中国人则会很含蓄委婉的提要求,一般到信的末尾才是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暄。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初次见面就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状况以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对此就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过问。如果问西方女士“Howoldareyou?”她们很可能会回答“It’sa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年轻而富有朝气,希望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所以不喜欢提及实际的年龄。再如中国人交谈中常遇到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冒昧而不受欢迎。中国驻德国大使卢秋田老

  师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德国人则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喜欢做报告。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中西方国家,而且存在于每一个民族之间。一位外国友人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三个外

  星人因为飞船坠毁,掉落到中国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北京人将外星人送去研究所解剖研究它;上海人则修建了一个外星人展览馆,引来外星人参观热潮,并大发其财;而广东人则郑重其事的请来最好的大厨,将外星人做成了美味的菜肴,大快朵颐。对外星人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可见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人对于我国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对于他国文化的深入学习,能够在

  很大程度上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渗透在各个领域。当自身的思维方式跟交流对象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某种冲突以后,往往很容易引起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结语: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语言表现形式、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差异和冲突并不能说明哪种文化更优越,每种文化都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魅力。3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这些存在于各文化之间的差异无处不在,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障碍。城市化的发

  展、物质产品的流通和网络科技的提高加速了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使之成为全球各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无障碍地交流,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我们在学习中更有必要深入地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俗,有效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徐波.

  上海世博会人类跨文化对话[M].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2]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刘询./////////没有书

  [4]赵金敏./////////没有书

  [5]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

  [6]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指导老师:童伟

  姓名:李善丽

  学号:MZ13373班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篇十: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tle>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百度文库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的BlueRoom,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异

  1.中国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国文化涉及

  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2.美国文化

  而相对历时较短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受到众多文化影响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众多移民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清教主义思想居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本土宗教萌发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要素。美国社会是比较开放的

  社会,其国民热切希望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亦即“美国梦”的文化特性也非常显著。

  此外,美国文化特性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尊卑之别。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问候。

  二、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任何—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时期都深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滋生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地域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主义,而

  不主张突出个人。其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重视集体的作用,注重互相帮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际间的和谐。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需要用伦理之说来教导人们忠于国君(家长),恪守本分,谨守礼数,平安相处,以利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儒家伦理历来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中等级观念较强的根本原因。

  美国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希腊、罗马是这种文化的发源地,地处海滨及近海各岛屿。众多的岛屿使人际往来不如平原方便,故强调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注重自立和独立;重视突出个人,追求个体差异。美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力与自由。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继承了欧洲文化(西方文化),而人权观念正是西方思想传统的产物。人权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力请愿书,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并使其理论化。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则用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美国文化强调人权,因而等级观念淡薄。

  三、结语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可改变,但可以相互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斗争、融合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进入西方社会,开拓西方市场就必须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异的根源,以求知己知彼。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我们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大环境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池振航。英美习俗与社交礼仪[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4]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篇十一: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le>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dierci-百度文库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2011200827

  2011级4班

  王萌

  Abstract: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Know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can

  help

  our

  communication.

  Instead,

  it

  will

  cause

  many

  communicative

  barriers.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life

  and

  national

  spirit.

  In

  other

  words,

  culture

  is

  the

  genetic

  code

  of

  difference

  among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

  formation

  and

  individuality.

  This

  speci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affinity

  and

  cohesion

  of

  a

  country.摘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了解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的交际。相反地,缺乏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导致交际障碍。文化是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的产物。换句话说,文化是各种国家,国家和地区之间差异的遗传代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个性。这种特殊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来源。

  Keywords:language,cultural,communication,country关键词:语言,文化,交际,国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

  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的BlueRoom,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1.中美文化的差异

  1.1中国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国文化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1.1.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1.1.2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1.2.美国文化

  1.2.1而相对历时较短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受到众多文化影响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众多移民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清教主义思想居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本土宗教萌发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要素。美国社会是比较开放的社会,其国民热切希望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亦即“美国梦”的文化特性也非常显著。

  1.2.2此外,美国文化特性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尊卑之别。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问候。

  2.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2.1任何—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时期都深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滋生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地域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2.2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主义,而不主张突出个人。2.2.1其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重视集体的作用,注重互相帮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际间的和谐。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需要用伦理之说来教导人们忠于国君(家长),恪守本分,谨守礼数,平安相处,以利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2.2.2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儒家伦理历来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中等级观念较强的根本原因。

  2.3美国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希腊、罗马是这种文化的发源地,地处海滨及近海各岛屿。众多的岛屿使人际往来不如平原方便,故强调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注重自立和独立;重视突出个人,追求个体差异。美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力与自由。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继承了欧洲文化(西方文化),而人权观念正是西方思想传统的产物。人权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力请愿书,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并使其理论化。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则用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美国文化强调人权,因而等级观念淡薄。

  3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可改变,但可以相互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斗争、融合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进入西方社会,开拓西方市场就必须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异的根源,以求知己知彼。

  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我们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大环境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邓炎昌、刘润清著,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篇十二: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le>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工作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百度文库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工作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作者:吴艳华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

  摘;要:因为价值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思想观念,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最难的就是价值观的研究。本文从文化与价值观的定义和关系入手,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方式,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中美工作价值观的差异,从源头上探讨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帮助人们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在工作中的体现,消除文化偏见,增进相互了解。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跨文化交际;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吴艳华(1982-),女,陕西华县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2

  一、引言

  跨文化交流中的真正困难不是语言和习俗方面的差异,而是价值观方面的分歧。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着影响,值得认真研究。本文将对中美两国人民工作价值观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二、文化与价值观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文化的定义争论不休。较被广泛接受的是英国著名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的定义,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因此,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分类也就不同。裘克安将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质生产成果,包括科学技术;2)生产关系,包括社会和政治制度、经济、法律和宗教制度;3)有形的精神文明产物,包括建筑、绘画、雕刻、文学和其他各种著作;4)无形的精神文明产物,把包括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价值标准等”。

  [2]由此可见,价值观是深层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

  社会中人们一致接受的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是指导人们各种选择或行动目标的标准,支配和调节着人类的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工作是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人与人之间认识交往的背景。工作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工作和职场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不同的文化推崇不同的工作观念。工作观念在工作的动力及职场人际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中美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工作价值观。概括起来,具有强烈西方特点的美国和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在工作价值观方面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

  (一)集体至上与个人至上

  中美文化工作价值观方面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中国人重视群体取向,而美国人强调个体意识。群体取向的必然结果是: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体应该服从集体,把个人融入到集体当中,处处体现集体的意志和作风。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为了大局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是尊严。与中国文化不同,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讲究个人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喜欢求助于他人。“自己动手”的独立精神深深地铸入美了国文化的基因当中。这使美国人养成了“自己动手”的习惯,并且他们能够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忠诚求稳与自由求变

  集体主义在工作中的最显著表现就是对工作单位的忠诚,比如,中国人经常说要以单位为家,单位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分子。求职者大都乐于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找一个铁饭碗,在稳定中谋求个人发展。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则是个人自由,主张个人独立和自主选择,因此,美国人认为要在改变中谋发展,对美国人而言,变化、发展、进步、成长与未来几乎都是同义词。在工作中,他们追求变化的观念不仅表现在喜欢创新、爱独辟蹊径,还表现在喜欢变换职业和工作环境,从变化中寻找新感觉。

  (三)上下分明与人人平等

  在中国的文化中,人际关系呈纵向分布,上司和下属、领导和员工的上下级关系非常分明。上级的核心工作就是带领和督导,全面考虑,做好决策,当好指挥。下级要尊重并严格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做好领导的手下,积极地做好本职工作,协助上级领导的工作,为上级领导分忧解难。然而,在美国人心目中人人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早在开国伊始,他们就在《独立宣言》中写道:“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他们都有追求自由、幸福及财富的权利……这些都是不证自明的。”因此,在职场中,美国的人际关系一般呈横向分布,上下级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下级的交往都不拘礼节,下属可以直呼上司的名字,在执行命令时也不会盲目服从上级,得弄清楚为什么。因此,在美国看到低职位的员工和上司争论不足为奇。

  (四)谋生手段与自我实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是绝大部分中国人所有努力的终点。工作的好坏也通常是以大众的标准为个人的标准,不会多想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干得是不是带劲,而把工作当做是日复一日赚钱谋生、养家糊口的手段。相反,变换工作环境、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寻找生存的意义是美国人不分贵贱的工作观与频繁跳槽的普遍心态。美国人认为只有在工作中将个人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时,内心才会感到满足。

  四、中美工作观差异的成因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中美工作价值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

  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形象地说明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西方明显不同。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得中国人只能在这种几乎封闭起来的空间里发展。于是,中国人只求随遇而安,在稳定中求发展。海洋型的地理环境则造就了美国人开放、求变、敢于冒险、乐于竞争的特点。

  (二)经济基础

  千百年来,土地一直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不仅给古老的中华民族提供了衣食之源,也创造了相应的文化环境。一方面,经济上对土地的过分依赖,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集体或群体怀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形成了集体主义。所以,中国文化中“自我”意识缺乏,个人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和地位也无从谈起。在社会秩序中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另一方面,农业是向自然要粮食的,只要没有天灾人祸,人们就可以永远留在那个地方安居乐业。久而久之,中国人心里那种流动的感觉就不如西方人那样强烈。由于土地的贫瘠和海上交通的开辟,西方人很早就发展起了商业经济。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美国人形成了开放、直率、独立、自由、爱冒险、崇尚竞争的精神。

  (三)意识形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一方面,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融于社会中的。一个人必须清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就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因此,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利益与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儒家思想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讲究等级。“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是这个核心命题的展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美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为了逃避英国的政治宗教迫害,清教徒们逃离了英国,在北美大陆上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通过限制政府的权利,取消了以前正统的贵族制度,创建了一种强调个人自由的个体主义氛围。这种追求独立和向往自由的意识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了解中美工作价值观的差异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助于深入地了解两国文化差异,扫除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吴克礼.文化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0.[2]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10.[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马小梅.谈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5]马永辉,刘凤辉.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7,(7).[6]杨敏,王克奇.中国传统文化通览[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7]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推荐访问:中美跨文化交际差异 中美 交际 跨文化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楚冠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楚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楚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150291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