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0篇

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0篇

发布时间:2022-12-06 11:40:07

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0篇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  在现今科学日益昌明的时代,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十分广泛的、与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家庭幸福、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0篇,供大家参考。

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0篇

篇一: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

  在现今科学日益昌明的时代,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十分广泛的、与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家庭幸福、子女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杜会活动,应该得到现代科学的理性指导,否则,就会陷于缺乏理性指导的盲目状态。如果这样,不但难以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是与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科学昌明不相适应的。就我国建国以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建设及普及的情况看,近年来虽然已开始有所进步,已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研究工作已经起步,但从总体上说仍然处在普遍缺乏理性指导的状态。一、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现代科学理性指导(一)从宏观方面看,社会缺乏对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指导建国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从国家的大局来看,国家忙于政治运动和解决其他重大问题,因而未能顾及家庭教育问题。从教育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时期我国忙于发展大、中、小学及中等专业教育,忙于发展与工业、农业、国防有关的科学研究事业,也没能顾及家庭教育这个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大问题。再者,由于社会学这一学科在我国的这个历史阶段中遭贬斥,也没能有人来研究这个与家庭有关的重大问题。这就导致我国不可能建立起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从那时开始,家庭教育问题才开始引起

  一些学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随着社会学、教育学研究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有关家庭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才逐步开始。当然,在此之前,我国也并非绝对没有人来研究家庭教育问题。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早在1925年就撰写并出版了《家庭教育》一书,建国后他也一直在关心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问题。但就全国来看,这只是风毛麟角,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积极推广。这种基本国情,决定着从我国社会的整体来说,从宏观上看,社会对家庭教育是基本缺乏科学理论研究和科学理论指导的。(二)从微观方面看,我国的家庭教育基本处在盲目状态在微观方面,就目前国内各个社区及各个家庭中,其家庭教育的实践基本上处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盲目状态,基本上是各家各户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质量、水平、结果,基本上,完全由家长的素质、水平来决定。由于封建的家长观念在不少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以及社会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状态,有些家长对子女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及缺乏理智,以致时有悲剧发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是在家庭这个特殊的小环境中进行的,存在着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并且这种教育是身教、言教并施,往往是身教多于言教,多是靠在实际家庭生活中的实际活动来进行传、帮、带的,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盲目性大,就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问题。主要是:

  1、教育的内容欠完整往住是家长会什么就教什么,家长干什么就教什么,家庭有什么技艺就教什么技艺,家长的个性、品德素质怎么样,就怎么样地来影响、教育自己的孩子。因而往往使家庭教育处在自发的水平和盲目的阶段上。2、教育方法欠科学由于缺乏理性的指导,不少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往往欠科学、欠恰当,有时还欠理智,有些家长修养差,法制观念淡薄,视子女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由此导致具体教育方法的不当,比如,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吵嘴、打架,给孩子以不良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出父母态度的不一致,甚至相反。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一个要惩罚,另一个则袒护,使孩子难以分清是非,也难以认识错误,无所适从;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苛,经常以罚代教,在体罚时又粗鲁、野蛮,对孩子私设刑堂,殴打、致残,致死者也时有发生,等等。由于教育方法欠科学,缺乏理性指导,多致不良后果。3、以自己为模特来塑造孩子由于缺乏理性指导,及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低等原因,有相当多的家长不能发现自己孩子的天资或特长,更不知怎样来教育孩子和为孩子指点生活目标,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为模特来塑造孩子的品质、个性以及特长等。4、忽视家庭中的互动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是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形响、互动教育。它强调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共同进步,使每个家庭成员都受益。但一些家庭却表现为家长式专制、不尊重子女意见、夫妻之间互相不尊重等.家长专制主要指的是家庭中的长辈将自身置于家庭中的特殊位里,凌驾于家庭其他成员之上,构成家庭中的权威,形成“家长”有了这种“家长”地位的家庭。成员,主宰了家庭中的大事小事,无论其决定对与错,家庭中其他成员,特别是未成年子女都不能参与意见,出现家庭中的专制,没有民主气氛。不尊重子女的意见主要是指一些家庭没有确立家庭成员的平等观和正确的儿童观,父母及长辈忽视子女的人格和尊严,将子女视为私有财产,对涉及子女自身利益的事情,如升学、就业、婚姻等横加干涉;父母及长辈在处理事务中出现错误,不允许子女提出批评,提出后也不认错,更不用说改正。夫妻之间互不尊重主要是指家庭中夫妻没有处于平等地位,不是平等相待,在这种家庭中夫妻往往以金钱、地位等作为筹码,使一方成为家庭的主宰。夫妻间没有正常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失去了作用。(三)从结果看,存在问题颇多1、阻碍相当多的青少年走上成才之路由于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已使相当多的本来天资聪慧的孩子失去了成才的机会,这种情况,在

  我国农村更为突出。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不少人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影响成才的。宋代的方仲永就是大家较熟知的一例。方仲永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且是王安石的同乡。方仲永幼时聪明过人,5岁会作诗,命题赋诗,提笔立就,被赞为神童。可是,由于常被父亲带着四处夸耀而得不到新的学习机会,便走了下坡路,至其十二三岁时,王安石见到他,已与所听到的情况不大相同。方仲永20岁时,已由神童变成一个毫无出众之处的普通人。这是我国历史上因家庭教育不良而葬送了成才机会的典型。这种实例在我国当代仍屡见不鲜。2、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增加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般来说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否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不少偷窃成性的青少年并非因家贫才去偷,而是因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走上了偷窃成性的道路。这种情况,一般都与家长对孩子的自幼娇宠、溺爱、要求不严、方法不当,或受家庭其他成员特别是父母的不良影响有关。其他犯罪也是如此。家庭教育不良,在许多家庭中并非不想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是教育不得要领,方法不当,在施教中缺乏科学的理性指导,致使孩子走上了歧路。3、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日趋严重的杜会问题。近年来.独生子女大量增加,一些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善和

  娇生惯养带来很大的后遗症。如不尽快加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后果是严重的。二、期望值偏高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带有倾向性的偏差(一)期望值偏高与家庭教育内容不当期望值偏高,主要是指有些家长不能从孩子的天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实现其望子成龙的愿望,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孩子的学习基础不好或较差,硬是要求其一定要达到多少多少分数,达不到就要受到惩罚;孩子本来没有某一方面的天资或特长,却硬要孩子往某一目标努力,如学绘画、学钢琴,否则就要受到非正常的对待,等等。这些都是期望值偏高而教育内容又不当的表现。有的家长对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容不得犯一点错误,一旦犯一点错误或不如家长心意就动家法,就严惩不贷,等等,也是期望值偏高的表现。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有时犯点错误,甚至出现严重过失,都是难免的。作为家长,如果容不得孩子犯一点错误,把孩子当成“圣贤”来要求,就不配当家长,其家庭教育必然会出问题。期望值偏高,脱离孩子的实际,就往往事与愿违。就容易把好事办成坏事。期望值偏高,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唯心主义,对搞好家庭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对孩子期望值偏高,而教育内容又不恰当,危害就会更大。如有些家长不注意启发、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去帮助孩

  子立志,并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而硬性地规定孩子必须学会什么,或达到什么指标,或考上什么学校,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如同悬在孩子头上的一把“尚方宝剑”往往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样下去,会使孩子对学习感到不是好事而是坏事,不是奋斗目标而是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精神崩溃,完全失去学习的乐趣,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或出现其他问题。(二)期望值偏高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在我国当代,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在家庭教育中又不讲究或很不讲究教育方法,只凭着爱子疼女的一颗赤诚之心来对子女进行养育。娇宠、溺爱与“恨铁不成钢”丧失理智后的严惩,往往是其教育方法的两个极端。在,平时,不能从严要求,又不进行正面引导,一味娇宠、溺爱,任其所为,一旦发现问题,又恨得咬牙切齿,认为不严惩不足以解心头之恨,不能实现心理平衡,便丧失理智,以致造成悲剧。这样的教育方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十分疼爱孩子,平时尽一切努力满足孩子物质等方面的要求,要啥给啥。结果,惯坏了孩子,使其听不进批评意见,吃不得苦,只追求吃、穿、玩,不愿学习,不思进取;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一点家务,甚至十多岁了,连孩子的衣服也不让其自己洗,使孩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

  的日子,长大后娇气十足,不但实际工作能力低,甚至连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没有或很缺乏。期望值偏高,已脱离孩子的实际及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规律;教育方法不当,又会把孩子引向邪路或推向绝路。二者结合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简直是错上加错,雪上加霜。这种教育方法是极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聪明的家长,懂得教子艺术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应该做到恰如其分或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应按照儿童及少年、青年的成长规律及实际情况不断地为孩子指点发展目标,并提出合理要求。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更应讲究艺术、方法和效果,既应严格要求,又应耐心说服,既应允许孩子犯错误,更应允许孩子改正错误,有时还应给孩子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条件和时间;教育孩子应有耐心,绝不能只凭感情冲动,更不能丧失理智,对孩子应以鼓励为主,批评、惩戒为辅;鼓励时,既应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又要指点奋斗目标,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调动其内因,让孩子自己去奋进、去努力,而不能当保姆,事事管着;批评、惩戒时,亦应讲究方式方法,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最好用谈心的方法,讲明是非利害,给孩子以发言权,并允许孩子申辩,也可用暗示的方法,让孩子从其他坏典型中提高分辨是非正误的能力,绝不可丧失理智地用拳脚相加的办法来惩戒孩子。教育孩子应以攻心为上,为此应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动向。教育孩子,既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独立性,当孩子的知心朋友,又应维护父母的尊严,否则就不能教育好孩

  子。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调现象(一)家庭教育自身存在的弱点及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调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弱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有的家庭的家庭教育质量较低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是多子女家庭。实行计划生育后,有些家庭违背要求多生子女,成了超生户,这些家庭,由于子女多,家长的社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般都较低,有些家庭的经济条件也较差,因而,一般都没有能力和好的条件对子女进行较好的家庭救育。这种现象在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还欠发达的农村还相当严重。由于子女多,经济条件差,家长无力负担子女上学,子女成了文盲或半文盲,社会道德素质也不高。2、罪错家庭和残缺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为突出罪错家庭,主要指家庭中的成员中有犯罪行为的家庭。残缺家庭是父母不全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由于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孩子难以接受正常的教育,学习环境也差。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能与学校教育相协调,也不能与社会教育相协调,因而,往往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重视。(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失调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不仅存在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的失调现象,还存在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相协调,即主要责任在学校的情况。这突出表现在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地抓智育、抓分数而忽视其他的错误倾向。(三)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失调近年来,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负社会教育,即坏影响问题。社会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增多,偷窃、抢劫流氓团伙的增加,赌博、吸毒、卖淫现象的增多,车匪路霸的横行,黄色书刊的泛滥,武打色情电影及录像的放映,色情网站的传播等,已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构成强大而严重的威胁,正诱导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向越轨和犯罪。此类问题和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止,社会问题将日益严重,搞好家庭教育更会困难重重。当代我国的家庭教育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无数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仍然在实践中进行着成功家庭教育的积极探索,一些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进行着成功家庭教育的经验收集,将这些积极的成果总结出来奉献于社会,就能指导更多的家庭,逐步完善我国的家庭教育。

  

篇二: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由于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多元文化的冲击,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出现了弱化甚至缺失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弱化的原因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是孩子的情感归宿,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而家庭教育则担负着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到的素质、知道行为规范、帮助自我谋生等责任。因此,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多元文化的冲击、信息时代的到来、独生子女的增多等因素都使得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家长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的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特别是一些父母由于育人观念陈旧,将注意力放在知识传授上,始终把应试教育与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忽视了对子女兴趣、理想、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对孩子由“望子成龙”“盼女成风”逐渐演变为“逼子成龙”“逼女成风”。其结果就是抹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主动精神,使孩子成为家长的“附庸”。这些家庭教育观念中传统的、专制的、保守的成分,是当代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二)家庭教育内容比较片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重智力教育,轻德育培养。目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创造财富。因此,我国大部分家长把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了家庭教育的第一位,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名校,不惜花大量的钱为孩子买辅导书、配电脑、请家教等,而在孩子的德育培养上却不舍得花钱,费心思。殊不知,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个人能力再强,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天津市进行了一项7—14岁儿童家庭教育调查,当列出健康、学习、安全、品德、兴趣爱好等九项指标要求家长回答“您平时最关心孩子什么(选三项)”时,87.2%的家长选择了学习,为第一位;而最关心孩子品德的比此低25.4个百分点。当进一步要求家长对所选三项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时,将品德排在第一位的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8.1%。从这一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德育教育正在逐渐减弱乃至丧失,德育教育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2.重知识学习,轻实践锻炼。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都还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因此,很多家长不惜花一切精力来抓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布置了大量的课外作业,请家教帮他们辅导,送他们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甚至部分家长限制孩子的外出、交友、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们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青少年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住各种挫折,磨练坚强的意志,

  形成良好的品德。(三)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娇宠教育型。这种类型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他们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上,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对他们缺乏管束,很容易使他们形成好吃懒做、任性放纵、缺乏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等不良品质。父母对孩子的娇宠表面上看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影响孩子生存技能和自制自理能力的培养。

  2.专制教育型。这种恰好与娇宠教育型相反,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一旦孩子未达到其要求,轻则说骂,重则遭受皮肉之苦。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的心理逐渐扭曲,从而无形中形成了残暴的性格。

  3.放任教育型。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明显缺乏责任心,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照顾。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学习上不过问,生活上不关心,品德上不教育,对子女的成绩不表扬,对子女的缺点不批评,一味地让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将导致子女性格上的缺陷,形成扭曲的心态,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4、狼性教育型。狼性教育就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上,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而非“羊”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和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家长从孩子小时就开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其以后在社会上有竞争力。这种教育类型是在社会竞争压力的背景下而衍生出来的教育方式,这种一味的培养孩子的竞争观念和竞争意识的做法,最终只会导致孩子缺乏爱心,甚至是性格的扭曲,从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建康发展。二、我国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1.传统腐朽思想的存在。大部分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

  希望孩子们能光宗耀祖。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们认为子女的成才与否与家庭的荣辱兴衰密切相关,认为家长的功过决定着孩子们的成长成才。这样,父母自然就把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转嫁给孩子们,客观上就削弱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2.多元文化的冲击。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西方腐朽思想、不良思潮纷纷涌入我国,加上国内封建残余思想还继续存在,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而且社会上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上的凶杀、迷信、暴力等不良文化带来的负面冲击也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3.好的物质生活的影响。随着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试图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取得好成绩,不注重树立子女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随之而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子女普遍的骄纵溺爱情况。(二)家庭因素

  1.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错误。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因而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片面、教育方法的失误。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这种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不科学、

  不合理教育方法的出现。而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常会给孩子精神上和肉体上造成巨大伤害,从而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进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长身心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家长的身心素质普遍较低,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没有以身作则,这势必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俗话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现在很多家长心理素质偏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孩子缺乏耐心,看见孩子做错事,不是耐心地讲道理,而是大发脾气,不是打,就是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

  3.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一个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关系不和谐带来的紧张压抑气氛,极易引起孩子们情绪不稳定、心灵失衡。父母之间的争吵会让孩子们产生恐慌的心理,也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失去了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卑、封闭、厌倦家庭和仇视社会的畸形性格,进而形成反社会的扭曲心理,严重的还将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三、解决家庭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父母、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因此,解决家庭教育,重点应放在家长的肩上。(一)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家长更应该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胜任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工作。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庭充满温馨,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期待,从而激发他们推动自己不断进取。(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辐射和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家庭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必须随着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变革,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全面施教、以身作则、爱严结合、要求一致。(三)联合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其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最深刻、最长久的。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几乎构成了青少年全部的生活空间。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疾病: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家长必须和学校联系沟通,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融合,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向一致,优势互补。家长应该学会借助学校丰富的教育知识和资源、丰富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改进家庭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篇三: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每一个个体的儿童时期,是记忆力和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是儿童日后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在儿童的成长当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启蒙教导的形式形成儿童最初的价值观并直接影响儿童未来的人生。本文从当代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内涵入手,介绍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所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再依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及对策建议。关键词:家庭;家庭教育;教育方法;教育理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所以说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有深刻的影响,幼儿教师要有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认知和教育理念。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与特点家庭教育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概念。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有之,每个人的一生,包括人格的养成、价值观的形成、社会性的学习,无一不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

  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同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有许多共性,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借鉴。但家庭教育毕竟发生在家庭之中,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因此,我们必须逐一研究家庭教育的特点,以便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的特点中我们分成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家庭教育的局限两方面来谈:

  首先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庭教育的奠基性,家庭教育是儿童智商与情商发育的起点,是儿童所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其次,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家庭教育相对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会在行为规范,生活技能,气质和个人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引导等各个方面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培育;第三,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家长的一言一行,家庭的生活方式、亲情关系,父母的文化修养,都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四,家庭教育具有持续性,父母对子女既是第一位教育者,也是终身的教育者;第五,家庭教育具有亲情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儿童由于对父母的依赖和崇拜,会自然的接受服务的引导;此外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继承性又称之为延续性,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会在家庭的每一代人之间延续下去。

  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存在的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家庭教育具有差异性,每个家庭都具有自己的教育特点,由于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道德标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每个家庭所能教育出来的下

  一代也有所不同,这种起点上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儿童日后所能接受的教育;其次,家庭教育的非理性,导致亲子之间相处容易情绪化,处理问题缺乏理智,感情用事;第三,家庭教育的封闭性,使儿童所能接受的教育局限在家庭的园囿中,很难有机会接受更多创新的知识从而阻碍成长;此外,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使得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容易放任或者过于模式化,使孩子的成长偏离轨道,而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二、当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存在问题

  在对待下一代溺爱成风的今天,由于家庭教育局限和诸多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存在,的当代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不合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所以我国目前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上,采取重养育而轻教育,重知识灌输而轻道德培养,导致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学前儿童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缺少诚信教育,缺少做人的基本规范教育等教育欠缺和空白。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与智力教育等同。把学习生字、计算、背诗、学习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而疏忽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给幼儿的人生带来严重的影响。第二,很多家长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重视儿童知识的学习,但同时忽略了道德教育,容易使儿童性格自私,不重视社会公德,不懂得承担责任、与同龄儿

  童的交流出现人际关系障碍。如现在的二孩政策,使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想要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这件事往往受到来自于第一个子女的阻碍,这是儿童道德教育缺失和自私的一种表现。

  (二)过分溺爱孩子现在的家长,对学前儿童普遍的娇生惯养,特别是目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实际看护和照顾儿童的祖父母,隔代教育更加过分地娇宠和溺爱孩子。家长这样无原则的娇惯,很容易使幼儿产生任性的、骄横的、不讲道理的不良习惯,并在心理上加以强化。同时,对幼儿的保护过度,过分的溺爱、娇宠,会使幼儿失自我生活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虽然家长的爱是催化幼儿智慧萌芽的阳光,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土壤,但如果家长对幼儿的爱超过了限度,则容易形成孩子不健康的个性。当儿童被过分溺爱,家长忽略其犯下的错误而过度包容,就会使儿童的心里产生巨大的变化,比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家长的引导,不承认错误和推卸责任,不允许让自己不满意的事发生,使得日后其他环节的教育更加艰难。(三)代替代劳,劳动教育薄弱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劳动习惯,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使幼儿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发育,还能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育、思想进步以及意志的发展,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首先对孩子的弱小产生过度的保护意识,认为孩子并没有能力完成独立进行简单的劳动,因此孩子的一切劳动都由家长代替,入穿衣吃饭的简单的事情,很多孩子也没有机会独立完成,天长日久,致使孩子形成一

  种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的分内事由家长代劳是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在接触社会后往往会逃避劳动,推卸责任,害怕工作和任务。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策略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革,家庭的结构、父母的价值观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更多家长开始寻求理性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为了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智力培养与道德教育并存对于幼儿来说,结合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的成效也更加牢固。家长在重视儿童智力教育的同时,也要在生活中积极引导儿童,耐心的教育儿童明辨每一件事的是非对错,坦然面度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把儿童教育成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尊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好孩子,使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孩子在九岁左右,就会独立思考问题,质疑家长的决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因此在这之前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长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儿童可以以一种阳光的心态成长。(二)爱与严格教育相结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在感性地对孩子关心和热爱的同时,更需要理智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家长疼爱孩子是天性,但疼爱不等于溺爱,家长可以给予儿童亲情方面的关怀,让儿童有幸福感,有自信,有快乐的童年;同时不能够盲目的答应孩

  子的所有要求,不能因为担心就剥夺孩子合理锻炼自我的机会,要爱而有理性,正确的爱不是盲目的,不是过度的,而是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考虑,在家长的适度扶持下,给孩子一个面对自我的机会。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严格也不能变成苛刻。很多家长想将孩子变为代替自己完成未实现理想的工具,过度严格的要求孩子,比如在孩子的骨骼按动琴键时间长会受到伤害的幼小年纪,强迫孩子学习钢琴,这并不符合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严格要求也要适度,不抹杀儿童的天性。

  (三)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很多家长从来不给幼儿独立生活和劳动的机会,而是自己代劳,这并不是对幼儿的帮助,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类在满足了温饱,安全,归属与爱等需求以外,便开始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一点儿童也不例外。家长满足了儿童温饱,安全,归属与爱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更多的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独立的体验、生活、和劳动,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经验和成功的自豪感,只有让孩子有机会在能力范围内去实现自己小小的价值,他们才会在今后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加自信并迎难而上。(四)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由于儿童记忆优于成人的特点,很多小事,都会让他们印象深刻。家长不经意的在自己的行为中出现不良现象,孩子就会效仿,比如讲脏话、不讲卫生等等。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要发挥自己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在儿童面前树立正面的、积极的、高大的形象,才能给孩子以好的引导,将其导向正确的成长之路。

  四、总结

  当代学前儿童的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篇四: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里就会出现有的孩子要什么西就是一句话如果不给他或是不答应他就会在那大哭大闹还会有一个小朋友每次来园前或者离园后都要求他家人给他买这买那我们老师过去安抚他时他的家人就表现的不信任老师当我们让他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总是一脸伤心不舍的表情

  当代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摘要:幼儿和自己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的思想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如果家长思想品质优良,言谈举止优雅,会不自觉的沿袭在孩子身上。而如果一个家长思想不正确,行为不检点,自己身上的恶习也会在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笔者通过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的幼儿的行为习惯,谈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关键词:家长行为;教育;教养;家庭影响一、问题的提岀及研究意义当今社会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造成家长对他们的过分宠爱,幼儿的一切要求都听之任之,一切坏习惯都以“孩子还小〃的理由,"谅解〃他们。而也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养和关爱,爷爷奶奶则因为年龄的代沟不懂如何教养,导致很多幼儿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多,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这在幼儿园里就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跟祖父母生活的和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幼儿,在行为习惯上有好多都是可以看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二、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个方而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教育,也是人生接受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教育。幼儿像一而镜子,而他们的家人则是那个照镜子的人。家长的行为模式总是能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学习和模仿家人的行为,获得认同感。所以孩子身上许多习惯都是直接从家长那里模仿而来的。如果家长一向勤劳淳朴,家里的大小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也会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研究,不论是一个大众眼中的好学生,或者是一个在步入社会后思想品格高尚、杰岀成绩的人,绝大多数都与他是否从小接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为人父母,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自己的恶习、陋习。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对幼儿来说是温馨的港湾,但是据笔者在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家庭对某些幼儿带来深深的消极影响,家对这些幼儿意味着是樊笼、是战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经常在孩子面前做些容易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的事情。例如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出口满嘴脏话;有的父母会互相埋怨、表露颓废的情绪,家庭氛围压抑;还有的父母会不分场合在人前责骂或批评孩子等等一些现象。这些事情在家长眼中都是小事,可是在孩子的心灵上早已烙下印记,让孩子觉得家庭没有安全感,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孩子性格的塑造上打下不良的基础。根据国内外研究者的不同分类,笔者将观察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过分溺爱型、暴力专制型和自由放任型。从这三种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方式分类,可以帮助家长选择最佳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对于幼儿社会化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一)过分溺爱型因为国家政策影响,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和二胎子女。独生子

  女的幼儿在家享受着家里六个大人的疼爱,父母虽然想严厉教养,他们的祖父母也会“护犊子〃。二胎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两方的祖父母分开带的,孩子都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事事都迁顺着孩子。在家里祖父母给孩子包办任何事情,小孩子几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过分溺爱的方式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性格上懒惰、自私、任性、依赖、情绪不稳定、没有责任心和蛮不讲理。在幼儿园里就会出现有的孩子要什么东西就是一句话,如果不给他或是不答应,他就会在那大哭大闹,还会出现动手打小朋友的情况。还有的孩子不懂得去分享,每次玩玩具他总是把他的玩具护在怀里,自己不玩还不许别的小朋友碰。教小班时班级里有一个小朋友,每次来园前或者离园后都要求他家人给他买这买那,如果有一天不给他买就会出现不愿意来上学的现象。刚开学他在门口哭闹,我们老师过去安抚他时,他的家人就表现的不信任老师,当我们让他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总是一脸伤心不舍的表情。他的家人每次总想着多陪陪他家宝宝,每次我们其他小朋友都在做操了,才送他家小朋友入园,中午一直都接回家,不肯午睡。这样的溺爱只会让这个孩子越来越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了让家人帮他做好一切事情,促成不良行为的定型化。

  (二)暴力专制型暴力专制型的家长,崇尚“武力〃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他们专制的认为小孩子就是应该都听爸妈的,自己的“权威〃不容反抗。如果孩子不听话,他们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幼儿,有的甚至有虐待儿童的行为。我们班级一些调皮不听话的幼儿,在与我们的交流中会流入露出特

  别害怕家里某个大人,因为不乖就会被他以暴力的手段“批评〃,有的孩子大班时就会吐出一些侮辱性的词语。老师与之沟通,他们有时显得特别怕你,不敢有眼神交流,跟他打招呼他会回避你,甚至班级里的小朋友也不愿意和他们交往。这样过多的消极对待幼儿,使幼儿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交流过少。所以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不要一味的打骂体罚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三)自由放任型有好多孩子的父母两人都是工作比较忙的,所以把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者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场所让孩子自己找东西玩。他们连孩子都没有时间照顾,更别提关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幼儿园里有的孩子的家长会、亲子活动总是爷爷奶奶来参加,祖父母辈的家长有的连字都不识,也不可能有体力做一些亲子运动。那些孩子感到自卑、孤僻,父母长期不陪在身边与爷爷奶奶又有代沟,幼儿会感觉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他们虽然自由无拘无束,但是没有归属感。这样教养的幼儿会缺乏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动常具有盲目性。在青少年时期很有可能会有叛逆行为来吸引父母,获取注意。三、解决策略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针对孩子性格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孩子错误的行为绝不能袒护、纵容。孩子虽然分辨是非的能力弱,但是家长只要引导好幼儿,幼儿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民主的空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与孩子相处、带孩子出去游玩,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关爱,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情绪乐观、心理健康的孩子。

  参考文献:[1]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4).[2]吕勤,陈会昌,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1).作者:庄颜超单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幼儿园

  

篇五: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另外211国高中生父母要求孩子记录自己每天的花费也高于日本高中生父母138但低于美国217和韩国333高中生父母见表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消费前的规划及如何合理消费的指导较多近八成父母要求孩子合理规划六成以上的父母提醒孩子合理选择货比三家但是中国父母对孩子具体的消费支出的了解并不完全清楚对孩子应该如何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消费情况指导较少只有约一半父母会审查孩子的消费情况要求孩子记录消费情况的父母仅占两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家庭教育的十个不足及对策建议

  作者:孙宏艳来源:《教育》2017年第07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普遍推开及加快,当代中国青少年日益成长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更好地了解各国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比较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对客观评价中国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借鉴各国青少年教育和培养的经验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自2005年开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协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系统资源调查公司共同实施了“中美日韩高中生比较研究”,至今已经连续十年。此系列研究重点调查了四国高中生的生活意识与人生观、学业与学校行为规范、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生活环境与消费特点、留学意识与权益意识、对未来职业的设想等。笔者对十年来的调查结果进行綜合分析,以中国高中生的家庭教育为主线,梳理四国高中生家庭教育的特点,期待从中获得启发与思考。

  需要说明的是,在十年间进行的四国高中生系列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独具特点,喜忧参半。例如,中国的家庭教育更细致,对孩子玩电子游戏和学习等管理较严格,但是在孩子消费方面往往比较放松管理;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为孩子成长付出更多,但是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较少;对孩子的愿望满足较多,孩子对家庭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但是与孩子沟通交流少;中国父母秉承了更多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但是对孩子的职业意识培养不足……这些都为我们提升中国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思考背景。为了更好地取长补短,本文暂且不谈中国家庭教育的优点,而是重点分析研究中发现的不足,以期改善中国家庭教育,为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下面几个不足:

  1.中国父母表扬孩子最少。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既能体现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家庭教育模式,也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四国高中生调查发现,当孩子有了好成绩时,各国父母都特别高兴,母亲比父亲更高兴(表1)。其中,韩国父亲最高兴,有75.4%的韩国父亲为孩子的好成绩感到高兴,其次是美国父亲(67.7%)、日本父亲(63.1%),最后是中国父亲(57.6%),比其他三国的父亲低7-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8个百分点。91.9%的日本母亲当孩子有了好成绩时特别高兴,其次是美国母亲(91.1%)、韩国母亲(89.4%),中国母亲居最后一位(76.4%),比其他三国的母亲低13-25个百分点低。可见,总体来说母亲比父亲更经常地为孩子感到骄傲。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母亲为孩子感到骄傲的比例要比父亲高出20个百分点。四个国家进行比较发现,认为父母为自己的好成绩感到快乐的韩国高中生、日本高中生人数较多,比例较高,而中国父母很少喜形于色。

  调查还发现,韩国的父亲们、美国的母亲们经常表扬他们的孩子。据高中生们自我报告,有53.7%的韩国父亲们经常表扬孩子,其次是日本父亲(48.7%)、美国父亲和中国父亲并列第三。另外,美国母亲最愿意表扬自己的孩子(80.4%),其次是韩国母亲(80.1%)、日本母亲(77.8%),中国母亲居末位(65.5%)。从这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父母很少表扬孩子。同样,父亲、母亲对比发现,母亲们经常表扬孩子的比例要比父亲们高得多,而父亲们更多时候以威严为主。

  表扬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与称赞、鼓励、肯定,会给孩子一定的心理满足,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父母给孩子的肯定、表扬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亲子关系有较大影响。表1中可见,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快乐的感受也较少。其中,美国高中生感觉与父亲在一起最快乐(68.1%),其次是韩国高中生(65.4%)、日本高中生(64.3%)、中国高中生(59.3%),中国高中生比美国高中生低了近9个百分点;和母亲在一起很快乐的比例,韩国高中生最高(91.9%),中国高中生最低(68.7%),相差23个百分点(见表1)。

  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父母往往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情绪比较内敛含蓄,因此无论高兴与否,都不会明显表露,较少为孩子感到骄傲和快乐,较少表扬孩子,孩子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难以感到由衷的快乐。

  2.中国妈妈与孩子沟通最少。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既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父亲与母亲相比,母亲与孩子沟通、聊天的次数更多。表2可见,经常与孩子聊天的母亲比例高出父亲40-5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家庭教育中,女性在亲子沟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四国父母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父母和孩子聊天的次数较少(父亲44.8%,母亲74.2%),其中,父亲位居第二,母亲位居第四。和其他三国的母亲相比,中国母亲经常与孩子聊天的比例要低10-1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母亲与孩子沟通最少。

  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与中国母亲经常与孩子进行“伪沟通”有密切关系。调查中我们发现,约有80%的父母都认为自己与孩子进行了沟通,但是只有20%多的孩子认为父母与自己进行过沟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往往是由于父母常常以成绩、考试排名、学校表现等作为沟通内容,甚至以查询、指责、批评为沟通内容,但是孩子不认为这是沟通。因此,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然中国父母认为自己与孩子进行了很多沟通,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中国高中生的感受并不是如此(见表2)。

  或许因为沟通效果并不好,因此中国高中生有烦恼时,也较少找母亲倾诉。表2的数据还显示,当有烦恼时,四国高中生们更愿意找母亲倾诉,但中国高中生找母亲倾诉烦恼的比例最低(72.6%)。与排名第一位的日本母亲(91.2%)相比,低了近19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价值。当然,产生这样的结果也许与文化差异有密切关系。中国父母大多为双职工,而日本、韩国很多女性结婚后便做全职家庭主妇,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沟通较多。

  因此,有半数多的中国高中生认为父母不太理解他们(父亲55.7%,母亲54.6%)。尤其是中国母亲,在这一项上排序第二,虽然比韩国母亲比例低,但是比日本母亲高出5个百分点,比美国母亲高出13个百分点。

  3.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独立性最不认可。

  在对孩子独立性的认可程度上,四国的父亲比母亲更容易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表3的数据显示,和日韩美三国相比,中国父母更少认可孩子的独立性,较少把孩子当成大人。其中,日本父母把孩子当大人看的比例最高(父亲72.5%,母亲69.4%),四国中位居首位,中国父母把孩子当大人看的比例最低(父亲64.7%,母亲50.7%),在四国中位居末位。

  另外,总体来看母亲比父亲管孩子更多一些,父亲往往不太管孩子,更愿意把孩子当作大人看待。这可能是因为与母亲相比,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较独立。同时,因为大多数父亲的工作时间比母亲长,因此对孩子的管理时间比较少。

  比较而言,日本的父母不管孩子的比例较高,分别位居第一二位,而中国父母不太管孩子的比例较低(父亲67.8%,母亲38.0%),排序较靠后,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这说明和其他三国相比,中国父母对孩子管理更多(见表3)。

  4.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最随意。

  孩子学会使用零花钱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父母往往是孩子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本次调查发现,对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的高中生来说,父母从来不给零花钱的情况很少,只有2.0%的中

  国高中生、3.4%的韩国高中生和13.1%的日本高中生回答父母从不给零花钱。但是对美国的高中生来说,父母不给零花钱的情况比较普遍,多达42.2%的美国高中生回答父母从不给零花钱。这可能是因为美国高中生大多要通过劳动自己赚取零花钱,因此他们的父母不会主动给孩子零花钱。可见,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最普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给零花钱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图1可见,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最随意,孩子需要就给的比例最高(63.1%),在四国中居于首位。定期给的比例为34.9%,而日本、韩国的父母定期给高中生零花钱的比例较高,分别位居第一二位(见图1)。

  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学会定额消费、理智消费,正是消费教育的重要方法。如果孩子想要就给,过于轻易满足消费需求,看起来是父母疼爱孩子,或者在心理上弥补了没时间陪伴孩子的内疚,但是容易使孩子养成缺乏理财计划、任性、随意的习惯。因此,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按照孩子的合理需求,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开支,长远规划,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

  5.中国父母最喜欢用金钱奖励好成绩。

  各国父母通常也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对他们表示祝贺或奖励,例如孩子过生日、取得好成绩等。调查发现,父母在孩子过生日时给零花钱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奖励考试取得好成绩。四个国家中,美国父母最喜欢用零花钱对孩子表达生日祝贺(79.7%),其他依次是日本(68.6%)、中国(61.8%)、韩国(59.4%)。用金钱奖励好成绩的做法中,中国父母的比例最高(46.1%),美国、日本、韩国的比例分别为27.9%、25.3%、25.1%;另外,有30.4%的中国高中生因为在比赛或竞赛中表现突出而得到过父母奖励的零花钱,为此得到零花钱的日本、韩国、美国高中生分别为13.8%、11.4%、15.4%(见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父母更喜欢奖励孩子的“好成绩”和“突出表现”,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有条件的爱”;而美国父母祝贺的是孩子“本身”,更少受到孩子表现的影响,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毋庸置疑,无论是中国父母还是美国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父母该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中、美父母的理解差异较大。有条件的爱容易使高中生形成功利心理,成绩好的时候兴高采烈,成绩不好的时候垂头丧气,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亲子关系感到隔阂。用金钱奖励学习,还容易使学生难以形成长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来源于金钱获得,一旦得到满足便再无兴趣和动力。

  6.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消费指导要求多检查少。

  家庭对孩子有意识的消费教育通常包括指导孩子合理规划、量入为出、购物时货比三家、消费后做好记录等。调查发现,61.5%的中国父母经常提醒孩子“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分别比日本、韩国和美国这样做的父母多出约41个、10个和28个百分点。78.5%的中国高中生父母要求孩子合理规划自己的花费,比例同样高于韩国(64.3%)、日本(58.9%)和美国(43.0%)的高中生父母;60.6%的中国高中生父母提醒孩子购物要货比三家,高于日本(48.9%)和美国(26.2%)高中生父母,但低于韩国高中生父母(86.2%);50.3%的中国高中生父母询问孩子零花钱的用途,高于日本(23.7%)和美国(34.6%)高中生父母,但低于韩国父母(59.4%);另外,21.1%的中国高中生父母要求孩子记录自己每天的花费,也高于日本高中生父母(13.8%),但低于美国(21.7%)和韩国(33.3%)高中生父母(见表4)。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中国的高中生父母比日本和美国的高中生父母对孩子进行了更多的消费教育。从消费指导的具体内容来看,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消费前的规划及如何合理消费的指导较多,近八成父母要求孩子合理规划,六成以上的父母提醒孩子合理选择、货比三家,但是中国父母对孩子具体的消费支出的了解并不完全清楚,对孩子应该如何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消费情况指导较少,只有约一半父母会审查孩子的消费情况,要求孩子记录消费情况的父母仅占两成。

  7.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消费需求最纵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看重和遵循的消费价值观。各国父母给孩子的消费教育中均提倡勤俭节约。表5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85.7%)的中国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要节约,位居四国首位。其他依次是韩国高中生父母(83.4%)、美国高中生父母(79.1%)、日本高中生中父母(48.8%)。但是,与之矛盾的是,中国的高中生父母一方面最重视教育孩子要节约,另一方面又最容易满足、甚至纵容孩子的消费需求。本次调查发现,43.0%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家人都会给买,分别比日本、韩国和美国的高中生高出约27个、16个和23个百分點。另外,有19.3%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即使价格贵,但如果周围的同学有,家人也会给买,比日本、韩国和美国的高中生高出5-12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父母在引导孩子合理消费方面存在一些矛盾的教育行为。一方面,父母要求孩子节约,另一方面又对孩子的各种消费需求随意满足,甚至纵容(见表5)。

  另外,值得注意到是,消费作为家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常常会引发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在这方面以韩国的高中生最为突出,51.7%的韩国高中生常因花钱太多,受到父母的训斥,经常如此的日本高中生有35.0%,中国高中生有34.6%,美国高中生有21.8%。

  8.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朋友最不了解。

  调查发现,近七成的高中生父母对孩子的交友情况(69.7%),半数多(55.4%)父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六成多(61.3%)父母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七成多(74.4%)父母了解孩子回家以后干什么(见表6)。可见,总体来说父母对高中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还远远不够。交友、生活、兴趣、活动等均是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方面,只有父母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才能与孩子有更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见表6)。

  比较而言,中国父母对高中生的交友情况了解最少,比平均值低6个百分点,比其他国家低1~17个百分点,在四国中位居末位。虽然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兴趣、课余时间了解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也并非最差,这或许是因为中国父母认为学习、兴趣、课余活动等对高中生的成长更重要。而美国父母了解孩子的比例最高,八成以上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和放学以后干什么。父母了解孩子的生活是家庭养育过程中重要的教养行为,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给他们更多的指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深刻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学生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同伴关系及学业成就都有积极的联系。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也和父母聊天最少。其中,82.0%的日本高中生、73.8%的美国高中生、70.1%的韩国高中生表示“经常和父母聊天”,但只有54.8%的中国高中生“经常和父母聊天”。而且,中国高中生觉得烦恼无处诉说的比例在四国中也最高,遇到烦恼时21.0%的中国高中生无人倾诉,韩国、日本、美国高中生分别有19.4%、17.2%、8.4%有此感受。

  表7的数据显示,四国高中生倾诉烦恼的首选对象均是同性朋友(中国79.9%、美国69.3%、日本85.1%、韩国82.2%),其他也多以父母、异性朋友、兄弟姐妹为主。但是表7可见,中国高中生更喜欢向网友倾诉,父亲不在前五位之列。事实上,父亲位居第六位(15.8%)。综合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尽管在各国高中生中,母亲都不是倾诉烦恼的首选对象,父亲更位居朋友、母亲和兄弟姐妹之后,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高中生更不愿意向母亲和父亲倾诉烦恼。中国高中生跟父母沟通少,这跟我们的文化有很大关联,中国人更为含蓄,不鼓励个人表达意见,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不习惯于相互公开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因此给亲子沟通造成障碍。当然,也可能因为中国父母对孩子了解少,与孩子的沟通不够理想(见表7)。

  9.中国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调查发现,多数高中生认为“父母关心我”(92.0%)。比较而言,中国高中生认为父母最关心他们(94.0%),其次美国高中生(93.9%),均高出平均值。韩国高中生(91.7%)和日本高中生(88.4%)认为“父母关心我”的比例低于平均值(表6);认为父母关心成绩的高中生平均比例为77.8%。比较而言,中国高中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关心最多。表8可见,中国父母关心孩子成绩的比例为86.8%,比日本父母高22个百分点,比美国、韩国父母也高出4-6个百分点。虽然中国父母对孩子很关心,但是给孩子的激励却很少。数据显示,只有半数多中国父母会经常表扬或激励孩子(52.0%)。

  比平均值低了10个百分点,在四国中位居末位。但是,中国父母经常批评孩子的比例并不高(38.2%),在四国中位居第三,比平均值还低近4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给孩子的中国式的父母之爱,特别关心孩子,宠溺孩子,但是很少表扬孩子,总是含蓄地爱着孩子,不愿意外露情感(见表8)。

  另外,表8中也显示,中国父母关心高中生的成绩最多。86.8%的中国高中生、81.2%的美国高中生、82.8%的韩国高中生觉得“父母我的学习成绩很关心”,而只有59.1%的日本高中生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很关心”。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传统教育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智力轻德育、重知识轻健康、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这种社会观念左右着父母的认识,进而影响着未成年人发展权的全面实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调查还发现,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位居父母最关心之首,不仅高于对孩子身体健康(79.1%)的关注,更远远高于对孩子生活习惯(49.8%)、交友情况(44.5)和情绪变化(31.9%)的关注。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抱有较高的学历期望,不仅超出高中生对自己的预期,也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调查数据显示,33.8%的中国高中生父母希望孩子具有研究生学历,50.7%希望孩子将来具有本科学历,12.6%希望孩子将来具有大专学历,仅有2.9%希望孩子将来具有高中(含中专、技校、职中)学历。

  10.中国父母允许孩子决定升学或前途最少。

  父母给孩子支持、鼓励,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表9的数据显示,65.5%的高中生认为“父母允许我自己决定升学或前途”,55.4%认为“父母不干涉我如何安排课余时间”,但是也有半数多认为“父母老干涉我”(54.7%)(见表9)。

  比较而言,虽然中国父母总是干涉孩子的比例最低(39.1%),不干涉孩子课余时间的比例也较高(60.2%),但是中国父母允许高中生自己决定升学和前途的比例也最低(43.5%),比平均值低22个百分点,与其他国家相差18-47个百分点。而美国高中生认为“父母老是干涉我”的比例最高(65.3%),不干涉课余时间的比例最低(45.3%),但是美国父母给孩子决定自己升学和前途的自主权也最多(90.3%),比中国高47个百分点。这说明,美国学生虽感觉父母平時干涉多,但事实上在关系自己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他们的自主权最受尊重;而中国学生虽感觉父母平时干涉最少,但在关系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他们的自主权却最不受尊重。这也是中国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往往忽略关乎孩子成长的重大问题,而在细枝末节上表现出父母的溺爱。

  高中阶段是开始理性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帮助孩子具备自主发展意识,具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中国父母在这方面仍需努力。

  根据上述一些研究发现,笔者对中国父母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好地改善中国的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状况:

  1.父母要学习沟通技能,做民主型父母,拓宽与孩子交流的渠道。

  本次调查发现,中国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这也导致了孩子心中有烦恼不愿意找父母倾诉。然而,对于在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和父母更好地交流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在青春期里,他们更多地容易受伙伴的影响,他们也会遇到很多人生问题需要有人给予指导。如果交流不畅,不仅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效果,更使得孩子从感情上远离家庭。研究发现,民主型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好,在子女需要指导时他们也能及时提供帮助,而专制型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生活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对家庭及其成员更亲近,接受父母的指导也会更顺畅。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交流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父母与孩子沟通欠佳,并不是说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与父母缺乏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技能有密切关系。因此,建议父母们学习沟通技能,做民主型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2.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让孩子与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更亲近。

  研究发现,表扬和鼓励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到成功和快乐。当孩子能够经常从父母那里获得表扬时,他就会感受到快乐,因此也会更加喜欢家庭生活,与家庭成员情感上更加亲密。同时,经常表扬和鼓励孩子,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使得孩子有信心、有兴趣去探索新事物。然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父母比较含蓄,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为他们感到快乐的比例要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比例。同样,中国父母也较少夸赞自己的孩子。因此,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乐的比例较低。这说明父母给孩子的鼓励和赞扬越多,孩子与家庭越亲近。

  家庭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多时候父母应以表扬和称赞为主。經常赞扬孩子,鼓励孩子,不仅是教育培养孩子的重要手段,还是父母和孩子交往的重要内容,是增进亲子感情的途径。同时,多给孩子些鼓励和赞扬,还能够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自我认识。因此,建议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情感支持,使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之间更亲近。这样也有利于收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父母不断接受培训和学习,这样才能用科学有效的办法来对待孩子。例如,父母给孩子表扬,不能光靠金钱去刺激,更多地要学会表扬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行为从内心认可,他们才会更努力,遇到困难才能有韧性。所以,中国父母要与时俱进,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教育理念和方法,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与孩子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3.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宜平和些理智些,父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宜投入些温柔些。

  调查发现,母亲们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席位。四个国家的母亲们对孩子的期望更高,她们比父亲更多地表扬孩子,在家庭中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更多。另一方面,母亲们通常给孩子的压力也更大一些,对孩子的规定更多,经常爱拿孩子和他人比较。而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则更宽松一些,他们更多地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这也符合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不同的角色承担。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子女的爱更精细更感性,父亲对子女的爱更粗犷更理性。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但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如果母亲的力量过于强大,或者父亲的力量过于薄弱,都不是均衡的家庭教育模式。因为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模仿父亲和母亲的行为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只有刚柔相济、张驰结合的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因此,建议中国妈妈们的家庭教养方式要更理智一些,平和一些,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自信,少一些压力和唠叨,少一些批评和责备。而父亲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家庭教养方式应该再温柔一些,多给孩子亲情和关注,抽时间多和孩子交流。父亲的责任不仅是将孩子带入社会,还有责任做家庭关系的“润滑剂”。因为母亲往往与孩子的关系过于亲近,过近的距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也容易产生磨擦。因此,父亲还有责任使孩子的情绪更稳定,并逐渐适应社会。只有形成合力的教育,才能使得孩子的成长空间更宽松健康。

  4.减轻家庭教育的压力,适当调整家庭期望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调查发现,望子成龙是各国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怜天下父母心,期望值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位父母身上,是父母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识、价值判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构思、规划、设计和安排。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期望会转化为子女的成就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努力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同时,适当的期望也能帮助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家庭教育问题。

  但凡事必有度,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会给孩子带来较大压力,反而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使他们对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缺乏信心及亲近感。无论是父亲或母亲,如果经常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使孩子即使很努力也难以接近父母要求的目标,他们就会感到自卑和失败。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仅给孩子带来压力,还缺少亲和力,使孩子从情感上疏远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为孩子设计的发展目标要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结合社会需要和可能性。应在家庭教育中适当调整期望值,不要将子女培养的目标定得太高,应该让子女们感到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够实现目标。每一次小的成功都是给孩子增加自信的“加油站”。等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时,再逐步提高标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有效。此外,父母们尤其

  注意在言谈举止中不要给孩子增加过大的压力,不能仅仅关注学业而忽视高中生们的心理健康。

  5.家庭教育要抓大放小,给孩子更多的信任与放手。

  中国父母给孩子很多关爱,对子女的生活管理很细致,但是信任和放手不够,常常习惯性地将高中生当做长不大的孩子,较少认可孩子的独立性,这使孩子少了一片飞翔的天空,少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更多看重成绩,忽视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养成,忽视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健康,甚至把家庭变成了第二课堂,把自己变成了第二老师。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因此,父母要改变家庭教育理念,把握家庭教育重点,给孩子更多的理解与信任,抓住影响孩子成长的要素,多了解孩子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交友情况,了解孩子的快乐、烦恼等情绪与心理。同时,家庭教育要多给方法少给唠叨,对青春期的高中生多给一些指导,让家庭教育实实在在陪伴孩子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

  

篇六: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家庭教育存在十大误区

  一是以分数论“英雄”,重分数、轻能力。

  二是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三是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四是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五是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六是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七是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八是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九是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炼。

  十是忽视孩子体育锻炼。

  

篇七: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

  ThefinalrevisionwasonNovember23,2020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个人来回答!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

  采纳率:42%10级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

  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其次,教育要。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123

  剖析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摘要:近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多的问题。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一般地说,人都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

  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因此,对大多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他们很尊重自己子女的看法;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从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上可以看到我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因此,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引言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的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上存在的差异。因而,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吸取美国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下文就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讲的是中美两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差异.作者分别从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二大部分讲的是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美国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中国的家长所存在的悲观思维方式造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家长重养轻教,重物质轻思想,导致了中国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品德问题等.由此也不难看出,美国的家庭教育有着一些我们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如: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第三大部分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作者认为我国只有变“传统”、“片面”、“封闭”的家庭教育方式为“民主”、“全面”、“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很多家长认为,父母责任就是尽力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人

  际交往能力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美国家庭的育儿观非常不同,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美国家长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中美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1.生活上包办代替。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2.社交上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3.经济上任意放纵。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5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4.学习上过于严厉。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对孩子成绩要求非常苛刻严格。而美国家长重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从孩子出生,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第一,宁苦而不骄,美国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打工,这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第二,家富而不奢。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另外,美国家长大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太多压力。他们认为孩子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人生

  道路。成功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由于两国育儿观和教育方式不同,教育结果也明显不

  同。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具有创新精神。(2)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与此相反,中国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二、对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哪一种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呢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创造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显然,美国家庭教育更能培养个性张扬、有创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会读书”的所谓的“才”。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这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那么,美国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优点呢与美国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不足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有哪些呢

  (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1、注重培养平等意识在美国大人跟孩子谈话永远是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父母负责引导,帮助分析,但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孩子参加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么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充满自信。2、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在国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他们会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环境和条件进行劳动训练,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美国父母认为劳

  动能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劳动能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3、注重培养独立能力在美国,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美国的家长普遍都支持自己的孩子通过打工、做兼职等来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美国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一间,从没听说过孩子与父母睡在一起。4、注重培养创造能力美国人不会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应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他们认为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二)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1、悲观的思维方式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从如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2、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现在不少父母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会忽略孩子内心世界,这样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个性缺陷。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孩子失去了生存能力;而家长对孩子学习上过高的期望又造成他们过重的精神压力,这种教育十分的不合理,缺乏科学性。3、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就有权利支配孩子的行为,而当孩子违背他们的命令时,有的家长就会使用“威严”的家庭暴力,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4、缺乏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氛围

  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既不学习教育知识,也不借签他人经验,教育结果一定不好,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结果造成家庭教育气氛紧张,缺少亲情。家长与孩子交流非常重要,其实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一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努力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篇八: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随着早期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进行的,孩子对父母有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上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当今的家庭教育被家长简化为只是知识的教育,家庭成了推动学校应试教育的社会因素。是的,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但我们也看到许多家长在家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并出现了教育行为不当的现象。

  (一)家长教育期望过高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般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全家都视其为珍宝,寄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就显得特别突出。不少家长把幼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为其设计好了将来,希望幼儿能按照自己所设计好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使家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更极大地挫伤了幼儿的兴趣。如果非要硬性地规定幼儿必须学到什么知识,完成什么指标,然而这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像无形中给幼儿头上套上了紧箍咒,给幼儿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有些幼儿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家庭教育内容萎缩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学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只要幼儿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未来的一切,而疏忽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未来事业是否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的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会阻碍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导致幼儿人格的缺失,从而给幼儿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分溺爱。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什么都替他们做好。二是过度严厉。不少家长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材”。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会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来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少年虚伪,失去童贞。

  (四)亲子关系淡漠,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极少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酣战”,丢下孩子不管。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

  二、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情况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思想要端正、责任心强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于1993年参加第三届《北京——东京城市问题》学术讨论会时发言:“德育必须从学龄前由家庭抓起。”我调查的孩子中就有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尚吃奶时,她就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誓言:“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宠惯了,会害他。做母亲的要有养子、教子的责任心。否则,就不要生他。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孩子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尊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好孩子。”而且常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方法,多次提醒自己:“如果我不按当代青年完美的标准去塑造儿子,那我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品德上”。“要学知识,要先学做人”。由于充分认识到“德是成才之本”,当孩子表现不好时,也能看成“是给我机遇、

  向我挑战”,从而对教好孩子有信心:“孩子怕不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家庭教育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自信心和责任感强,保证了在家教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重在抓孩子的“做人”上。

  (二)不断充实、提高自身全面素质

  作为家长要明白:“自身素质不好,就根本没有资格教养孩子”。作为家长工作勤奋、为人诚恳、是非分明,而且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这无疑给了孩子良好的示范。我们不提倡家长在孩子面前谈及:你看爸爸、妈妈没有什么能耐,现在如此,将来也就这样了,就希望你能有本事,将来为爸妈争气。这样的无疑给孩子捎去一个信息,就是他的爸爸妈妈是没出息的,是软弱的,是没有能力战胜困难的。父母都如此,作为他们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可以,失败者不是孩子的首创,根源在于父母。

  

篇九: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代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凤凰县廖家桥学区

  胡蓉

  【摘要】:目前我国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还处在较底的层次,即使是那些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家长,同学校教育者相比,在掌握科学育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是明显不足,常常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收效却不大。当前,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需要每位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策略俗话说:千秋功业,始于家教;国家兴旺,家庭有责。这充分说明了当今家庭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然而,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少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许多家长一谈到培养孩子成才,就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的学习,保证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了;家长热衷于给孩子各种知识的学习如舞蹈、绘画、音乐等,而对于孩子做人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则忽略了。因此,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扭转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倾向和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一、当今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1、家长文化含量的缺失。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因此,营造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只顾自己打麻将、泡舞厅,甚至家里的客厅成了牌友聚会的场所。从很多例子中可以折射出一些家长在思想、品行、道德、文明礼貌、性格的严重缺失,他们会对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1)使孩子养成金钱至上的金钱观,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上网打游戏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2)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①、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②、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③、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④、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⑤、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

  现象十分严重。(3)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在学生中出现的这些种种不良的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家庭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勿用质疑,当然会使其子女荣辱观与行为的缺失。试想,我们的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父母的不良言行,对他们的成长自然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帕森斯把家庭称为“制造人格的工厂”。也有人说:“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家长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的思想、品行、道德、文明礼貌、性格甚至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常常把成年人作为行为的参照群体,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加以认同并积极模仿,父母的言行怎样,他们就看样学样。所以说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而不是父母看着孩子长大的。试想,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必然缺少了文化的支撑,家庭教育必然苍白乏力,家庭和谐也就缺少了根本的基石。2、家庭沟通的缺失。现在许多家庭缺乏与子女间的沟通,有的家长工作之余赌博成瘾、喝酒、忙于发财致富,忙着官场追逐,忙着应酬的为人父母者,

  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很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时间,也就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看不清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也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没有共同时间进行沟通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没有共同时间进行沟通的亲子关系,便失去相互沟通、分享快乐的土壤和阳光。家长一般重视在金钱支配上精打细算,但在家庭生活时间安排上,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却很少顾及。具体表现:(1)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2)父母给与孩子的往往是过于富足的物质条件,而忽视的恰恰是孩子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的恰恰是孩子心灵的成长;关心的只是孩子与别人的竞争,而忽视的恰恰是自己与孩子的沟通,致使今天孩子成长的环境出现“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面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越来越小,致使今天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叛逆的、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需要与父母进行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因此,我们当代家庭必须加强亲子沟通,优化孩子成长的基础环境。因为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平时应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放任不管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

  响。3、家庭情感支持的缺失。当今家庭有些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没有把握好严格要求中的“适度”,还总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子女,不管子女能否接受,而他们却对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有些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要么就是讽刺、威逼,审迅,要么就是剥夺和体罚。因此,势必会使孩子对此非常反感,必然会使孩子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虽然现在父母意识到了以往教育方式的错误,但亲子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升温。因此,有些家长总是在思考,为什么在不少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缺少共同语言?为什么家庭悲剧时有发生?其根源也许在于家庭中缺乏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因此,各位家长要理解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尊重,小孩更是如此,做父母的不能以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同时,家长对于孩子的优点和成绩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应该宽容相待,而不应苛刻责备,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4、家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渴求的,但并非人人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局限于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样一来,我们的许多家长就只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体格是否健壮。忽视了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和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人们长说: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人

  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在当今家庭中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现在许多家庭缺乏心理文化教育氛围,让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最终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正,行为放纵,开口闭口都是粗口话,对孩子也起到了不可乎视的影响;更有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在生活上“包办代替”、社交上“过度保护”、学习上“全力以赴”,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懒惰、任性、自私、缺乏责任感、劳动技能低,环境适应能力差的性格。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了半点艰辛与委曲,进而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还有些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不管子女能否接受,而他们却对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使孩子不断处于防卫和高度紧张、高度压抑的心理状态,从而孩子的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必然影响家庭教育的时效性。5、重智轻德现象严重“以德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已不单只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千千万万家长们的首要任务,因为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教将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那么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使孩子成为有用于社会的健全的人,说白了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人,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外,更要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关系着他对社会是贡献还是损害。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是适用于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即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是整个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层次,所以说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具有道德启蒙的意义。

  

篇十: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般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方面本身得丌到完整的父爱呾殎爱另一方面单亲父亲戒殎亲因忙亍生计常常忽规了对孩子心理生理的引导呾学习生活方面的关心帮劣独生子女们又缺少至亲的兄弟姊妹倾吐心声往往在身心等诸多方面叐到创伤出现了人格丌健全戒心理扭曲甚至収展成为社会迚程中较为特殊的心理畸形人

  子女家庭教育的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使家长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对现在的孩子缺乏有效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家长对现在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缺乏深入的了解。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本文首先指出了子女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众所周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简单的学习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承受压力包括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决断能力;管理并增值财富的能力;管理身心健康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关键词:家庭教育子女健康子女教育

  一、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作为现阶段子女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助人与利他行为,主体意识、法律观念和诚实品质。”“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现阶段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当今学生身上独生子女的习气太重,表现为不合作、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在个人道德特别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阶段子女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一)偏重智育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当今社会家长对子女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其分数了。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只要能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都几乎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2、重“金”投资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

  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在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花钱投资帮孩子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二)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日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家长们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双休日的公益劳动和学校的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一味地安排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自然就好了。(三)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现代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己经把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中应尽的一份义务给埋葬掉了。二、现阶段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一)制度原因: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误导家庭教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国家办的“统考”为有才华的非特权的平民百姓开辟了一条可能通向名利和荣华富贵的殊途。现今中国也通过累似科举的高考来选拔人才。然而高考存在着一考定终身,考试形式单一,录取模式并非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缺乏一定的工作性和合理性。特别在中国不少地方有权或有钱就意味着一切。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同样是家中的独子却不能像有权有势或有钱的家庭中的独苗通过权钱交易去获得保送等上大学的机会,因而大多数孩子只有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使自己脱颖而出。因为毕竟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总比凭门第、出身、关系、财权要好得多。虽然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家长们对大学的追逐演变成名牌大学,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分数教育的变奏。加上众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衡量人才时,始终把人们的学历水平看得很重,而且把学历、文凭和人们的晋升、晋职紧密联系在一起。越是名牌大学和高学历的人,越可能有好工作和较好的物质待遇。(二)家庭原因1、家长的素质低(1)思想意识上的愚昧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由于中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教育重视程度和普及不够,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我国文盲、半文盲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俗话说:“愁生不愁养”、天下无不是父母。那些担任着家长的文盲和半文盲们,根本意识不到科学育子的意义。很多家长们认为家长的话是绝对真理和圣旨,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作为家长不用加强自身修养。(2)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家长自身通过父母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怎样教育子女,掌握了一些培养孩子

  的能力。祖辈们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怎么教育下一代。(3)知识、观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在新的世纪,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掌握的知识和信息量往往比家长掌握的更多,涉及面更宽。而许多家长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注重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沿用旧知识、旧方法来教育孩子,仍然一如既往地维护自己的家长威严和尊严,却早己被孩子所不耻和看不起。2、家庭的结构不完整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昔日稳固的家庭日益受到一定冲击,越来越来多的家庭解体了,中国单亲家庭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单亲家长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和上辈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努力工作获得必要的经济来源以维持和保障生活,这些单亲家长们总是忙忙碌碌从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对孩子教育问题。离婚率的增长和单亲家庭的增多给孩子的成长乃至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学校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在学业、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在正常家庭的孩子远远多一些。一般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方面本身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另一方面单亲父亲或母亲因忙于生计,常常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生理的引导和学习、生活方面的关心、帮助,独生子女们又缺少至亲的兄弟姊妹倾吐心声,往往在身心等诸多方面受到创伤,出现了人格不健全或心理扭曲,甚至发展成为社会进程中较为特殊的“心理畸形人”。孩子在缺乏亲情和温暖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形成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性格,进而与社会产生对立情绪或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而大部分青少年犯罪的人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残缺的家庭。(三)社会原因1、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竞争越来越激烈,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家长们为了生计,忙于充电、赚钱和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和各种考试,使一些人的家庭观念淡漠了许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感情交流却越来越少,相互理解也更差。2、迅猛发达的网络的冲击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在家庭中,过去那种家长是青少年儿童德的主要教化者的地位发生了动摇。通过网络,孩子们可以迅速了解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其知识面,他们开始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网络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的指导。而这些是家长难以做到的。然而,青少年儿童从电子媒介中也学会了许多他们这个年龄段无需懂得的东西。在新兴的网络面前,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淡薄,容易产生网络特别自由为所欲为的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多数家长们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偏低,对网络冲击感到手足无措,岂料网上一些不健康暴力色情网站毒害了青少年,侵蚀着他们的孩子们的心灵。独生子女本来伙伴就少,又没有兄弟姊妹,孩子们感到心灵受到伤害或心理压抑时,对于没有时间、地域、年龄、背景等诸多方面限制的网络来说几乎成了孩子们的一个主要且他们认为很好的宣泄渠道。为了有效地控制孩子,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多数家长采取的是禁止和打压模式,结果常常适得其反。\三、现阶段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信息时代。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1、提高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其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家长素质较高,往往可以采用较为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思想,有较为主动教育子女的自觉性,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二,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2、更新观念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家长们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景,就如森林里应该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树木才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一样。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快乐地健康成长。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家长还可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二)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1、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综合性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将倍受欢迎。任何一种只注重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是和社会、时代发展相违背的。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学问,也难以成才。因此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如: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孝敬父母、明辨是非教育等等;要教会子女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要将关注孩子的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让孩子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变革中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家庭教育内容的更新。这要求家长们在弘扬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如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同时家长要指导独生子女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再者在家庭思想教育中,加强养成教育,把一向做人的品德和思想逐步内化为孩子的信念。2、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完整的生活。因为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优越是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会使孩子以为美好生活得来轻而易举,易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斗志;同时过于富足的生活,令人终饱思淫,可能养成浪费的习惯,丢掉勤俭节约的美德,造成空虚状态。青少年儿童时期是子女的一生中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按孩子的求知兴趣因势利导。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爱孩子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认真思考、分析、处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理想观,帮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如何与人竞争与交往。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多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精神富

  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做出过极的事情,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三)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完善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多看修身养性的书籍,端其行正其身。2、培养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家长应多读些书,多掌握一些尤其是科技方面的知识,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知识内涵来影响孩子的。同时,家长要求独生子女全面发展,自己也就在努力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习了解艺术方面的书籍,收听和观看艺术方面的节目、收集文艺方面的资料,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沟通。孩子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培养艺术素质,家长就能更容易地诱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结束语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上的研究也将会更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会更加成熟。3、提高家长家庭子女的能力教育子女的能力,指的是家长运用教育子女的知识去解决、处理家庭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技能,技巧。在家庭教育中,不同的家长在儿童成长的不同时期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解决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但家长应具备基本的教育能力。了解孩子的能力,只有正确的了解才能科学地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基于对孩子全面、客观、清楚的了解。家长可以尽量增加和孩子共处的时间,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洞察孩子的情绪,学会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全面看待孩子,从实际出发,不抱偏见和成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子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家长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4、丰富的教育子女的知识丰富的教育知识,子女发展和子女养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的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更为合理。家长关于子女养育和发展的知识决定了其提供的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结构,反过来它又影响到子女的知识和行为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应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有选择地掌握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各种知识。为了正确、全面地了解孩子,科学的教育孩子,家长应掌握儿童心理学,生理学和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关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互助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蒂

  

推荐访问: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 当代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楚冠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楚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楚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150291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