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10篇

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10篇

发布时间:2022-12-07 23:50:02

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10篇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高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管办防控工作总结  国际学生疫情防控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国际生的管控,难度高、压力大,目前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10篇,供大家参考。

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10篇

篇一: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高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管办防控工作总结

  国际学生疫情防控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国际生的管控,难度高、压力大,目前总体情况较好,整体平稳,维持零输入、零确诊的良好局面,现将防疫工作总结如下。

  一、底数摸排工作

  1.防疫初始,即要求各学院每日上报疫情表、明确学生去向变动情况。

  2.防疫期间共进行4轮摸排,做到底数清晰、明确管控范围。

  3.对管控范围内的留学生,建立每日问卷星打卡机制,要求各学院精准掌握学生每日健康状况、当天居住地址、同住人员相关健康信息,确保留学生的每日信息报送和管理管控精准到位。

  二、数据报送工作

  1、每日报送三类数据即学生去向、国别人数、返校情况至教育厅。

  2、在教育厅启动国际生疫情防控决策系统后,对去向变动和健康码变动的学生及时在系统更新。

  3、每日报送学生处留校人数和返校情况。

  4、每日报送出入境每日统计表。

  三、签证延期工作

  1、在杭在校学生,到期前正常办理延期。原则上,每周安排一次,由值班老师前去下沙出入境代办。

  2、在杭校外学生,根据学生居住地的防疫要求以及距离远近,可以将护照交送值班老师的,则予以代办;反之,则按照“自动顺延2个月”的政

  策,告知学生新的到期日,并提醒其在正式开学后,及时办理延期,不得有延误。

  3、省内其他地区及省外城市,则按照“自动顺延2个月”的政策,告知学生新的到期日,并提醒其在正式开学后,及时办理延期,不得有延误。

  四、金沙港封闭区学生管控工作

  1、加强宿舍日常管理,发现违纪情况及时处理。防疫期间,共处理学生违纪7起,立即以宿舍张贴的形式进行通报批评,起到警示作用。

  2、2月8日,国教学院副院长带领值班老师对校内住宿学生进行大检查,全面摸清校内住宿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晰。

  3、每日更新宿舍名单,明确校内住宿情况。

  4、要求各学院管理老师每日关注国际生进出宿舍扫码是否有异常,如有异常及时确认学生是否在宿舍。

  5、加强公寓值班事宜。派发防疫用品,做好防疫宣传,每日向二级学院值班老师传达值班要求,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等问题及需求。防疫期间,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和突发疾病13起。

  6、启动校内住宿国际生申请回国事宜处理程序,并建立每日离校学生信息审核、制作离校联系单。

  7、做好校内住宿学生外出医院、银行等审核、报批工作。

  8、对于寒假以来一直在校住宿的留学生,要求各学院及时传达学校对于校内住宿管控要求,关注学生情绪,取得学生理解和支持,做好安抚工作。特别关注可能有心理问题的重点人群以及近期有突发疾病的人群。

  9、组织金沙港封闭区校内留学生活动,包括防疫小视频大赛。

  四、校外住宿学生的管控工作

  学生入境(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启动之前)后,告知学生申领健康码,向其解释隔离管控措施,管理老师全程管控,杜绝失联失管。要求各学院管理老师配合社区加强跟踪管理,落实进行随访,掌握活动轨迹。居家隔离结束后各学院上报国教学院随访记录。

  五、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

  1.根据省厅和钱塘新区相关文件通知,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外国留学生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工作要求,制定相关工作细则并传达至各学院,落实“防输入”管控责任。

  2.根据省厅最新通知的精神,指导各学院全面排摸近期有返回__、返回杭州计划的学生情况,再次重申境外学生不得返回__、境内(杭州以外)的学生不得返回学校的要求。如有学生计划入境返校(返杭),及时报送学生处和校防控办,同时加强劝阻工作。截止3月24日,已成功劝阻4名学生近期入境。

  3.落实校防控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知》(浙商大防控办〔____〕8号)文件精神,指导各学院建立外国留学生一对一联系人,汇总浙江工商大学“五类人员”一对一工作联系人信息备案表,做到工作落实到位、信息掌握精准、严防次生事件。

  4.根据省厅对于外国留学生管控范围的要求,根据学校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知”及五类人员分类管控工作要求,协同各学院对管控名单进行最终确认,清理各学院学籍变动手续和签证待注销学生50余人,进一步提高防控工作管理效能。同时,再次确认持有我校

  签发的有效签证的学生,均已纳入管控范围。

  5.要求非校内住宿的学生,签署告知书、做出对“未接到学校正式通知不返回”的要求已知晓并遵照执行的承诺。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已取得__名学生的承诺;对于部分未能及时反馈告知书的学生,督促相关学院逐一跟踪观察,严防擅自入境或返校。如宿舍学生离境,在其离校前也须签署告知书,对“未接到学校正式通知不返回”做出承诺。

  6.对于境外的53名语言生,告知其本学期语言课程关闭,与学生沟通后,启动退学退费、注销签证的相关工作。

  根据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国际生疫情防控工作难度不断增加,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继续做好校内国际生的相关防控工作,特别是境外580名国际生的疫情防控。

篇二: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第四版)

  为指导高等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高等学校防控工作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防控,制定本技术方案。各高校要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确保适应本地疫情发展形势和本校实际,实事求是做好开学安排。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重视开学准备。学校根据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和新生报到,安全有序推进秋季开学工作。

  2.落实多方责任。严格落实辖区党委和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

  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和工作安排。

  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方面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多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

  4.完善防控方案。学校提前熟悉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制定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发挥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纽带作用。

  5.加强应急演练。学校开学前与属地社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完善学校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6.做好物资储备。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非

  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测温设备应进行校准,保证数据可靠。在学校内设立(临时)隔离(留观)室,位置相对独立,必备物资齐全,操作流程规范,值守人员合格,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培养学校卫生管理员、志愿者、宣传员等校园防控队伍。

  7.完成环境整治。对校园实施全面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对冰鲜冷链物流的监控和管理,保障饮食和饮水安全。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处理。

  8.加强教育培训。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9.做好信息摸查。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和体系,全面摸查、准确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以及近期行程等信息。根据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状况、所处地域、返校报到是否经停中高风险地区等,拟定师生返校方案,一校一策,做到“一人一档,精准施策”。

  10.做好新生防疫。做好健康提示和应急预案,开展新生和家长防疫知识宣传和防护指导,统一安排好新生接送、报到、注册等各环节的防控措施。

  (二)师生员工的准备。

  11.报备健康状况。严格落实网上请假备案制度,全体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监测体温以及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将健康码、行程卡如实上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开学入校健康检查。

  12.推进疫苗接种。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13.落实返校要求。及时掌握学校的各项防控制度及本地和学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势、防控规定,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时间前,学生未经审批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确需返校的,应履行报批程序。

  14.遵守分类管理。高校师生员工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到校后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进行核酸检测。境外师生员工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二、返校途中防护

  (一)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清洁处理。

  (三)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机场、火车站,应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三、开学后

  (一)学校管理要求。

  1.落实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等要求和防控措施。

  2.严格日常管理。加强和依托学校、院(系、部、处等)、班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每日掌握师生员工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加强流感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开展经常性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提升。

  3.坚持入校登记。严把校门关,在入口处张贴健康码图识,师生员工入校时严格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外来人员还需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所有人员健康码和体温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包括姓名、单位、来访部门和人员、车号等),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快件预防性消毒。

  4.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教室、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实验室、校医院、卫生间等场所的管理和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垃圾及时清理。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讲台、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人员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

  5.加强食堂卫生管理。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安排错峰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生管理台账。加强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做好就餐区域

  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和收集餐余垃圾。

  6.加强宿舍管理。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安排专人负责宿舍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引导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洗手设施运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消毒。

  7.加强活动管理。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加强对开放的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控制。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校区、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活动等。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高校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

  8.加强员工管理。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得带病工作。加强校内工地施工人员管理,进入校园及到岗工作应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

  9.落实健康教育。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定

  期对师生员工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师生员工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关注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积极倡导碎片化健身活动,静态工作学习1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养成积极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师生管理要求。

  10.遵守校门管理。师生应遵守学校校门管理规定,尽量减少出校。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登记出入车辆信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

  11.加强个人防护。符合接种要求的师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校园内师生佩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并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就诊。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手卫生,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

  12.保持社交距离。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室内运动场馆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学生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随身备用口罩,在校外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师生员工在校外应尽量避免进入通风

  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如设置在地下室的健身房、棋牌室(麻将馆)、网咖、游泳馆和KTV等公共场所。

  四、应急处置

  (一)关注疫情变化。一旦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应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所在区域发生本土疫情,要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严格实施师生员工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

  (二)遵守处置流程。师生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立即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学生应当及时报告辅导员,教职员工应当及时报告校医院,学校及时安排临时隔离室,由指定专人负责对隔离者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及指导就诊。未设置校医院(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前往社区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处置。校园出现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指导下,视情采取班级停课、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配合做好人员与环境的采样和终末消毒工作。

  (三)启动应急机制。如师生员工中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

  消毒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四)查验健康证明。学校对隔离的师生员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师生员工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与核酸检测后,返校时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并对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期指导与心理疏导。

篇三: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重视开学准备。学校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疫情监测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做好新冠肺炎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安全有序推进开学工作。

  2.落实“四方责任”。配合当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和师生员工自我管理责任。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分管校领导和相关校领导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责任人,协助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分别明确疫情防控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全面检查落实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

  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沟通协调,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属地统一安排,争取属地政府与辖区内高校建立“包联制”,将家属区纳入所在社区常态化防控管理,配合属地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形成教育、卫生健

  康、疾控和学校、社区、家庭、医疗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评估,排查风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细化防控方案。学校防控人员应充分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和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动态调整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做好学生返校和新生入学方案,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发挥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纽带作用。

  5.完善应急预案。与属地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公安机关等联动对接,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周密部署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应急预案各环节能快速响应,应急措施到位,以最快速度落实隔离防护、现场消杀、转运、流调、封控、治疗、疫情报告、健康监测、信息发布、舆情监测、人文关怀、服务保障和线上教学等。

  6.做好防疫储备。提前做好口罩、消毒剂、洗手液、手套、防护服(隔离衣)、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在学校内或周围设立位置相对独立、数量充足、符合隔离条件、管理规范的临时留观室,专人负责。

  7.彻底整治环境。全面整治校园卫生环境,对教室、实验室、会议室、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场馆和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并按要求做好登记。定期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加强冷链食品外包装、邮件包裹的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8.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尤其是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政策、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

  9.做好信息摸查。建立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查、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及其同住人员的连续7天内行程信息和健康状况。

  10.加强监督检查。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加强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排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及时跟踪整改到位。

  (二)师生员工的准备

  11.报备健康状况。开学前,做好连续7天健康监测,将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如实上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健康查验。动态掌握本地和学校所在地疫情形势、防控规定。

篇四: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定疫告人,统筹疫告工作。学校疫告人可由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疫情信息沟通。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病症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二、晨检制度

  托幼机构每天儿童入元进入班级前,卫生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晨检工作,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托幼机构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元〔校〕。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1〕新冠肺炎相关病症: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2〕

  其他传染病相关病症: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种感染病症,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

  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

  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

  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班主任〔辅导员〕要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同学,应问明病因,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交校医。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及时报交校医。

  校医〔教师〕对师生因病缺课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假设发现性情况,应及时通报学校疫告人,向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四、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严格执行患传染病学生或幼儿复课前的查验工作,尽量防止续发病例的发生。患传染病的学生或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辅导员〕应催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病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医院/卫生室〔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回课室上课。

  假设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

  校医应向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假设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协商后做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学生和家长。

  五、健康管理制度

  疫情期间暂停师生常规年度体检工作。

  假设发现学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病症,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并对学生进行隔离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回上课。假设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病症,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岗。

  六、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托幼机构、小学、初中使用〕

  在儿童入元入学〔幼儿元、小学、初中〕时,学校〔含托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收取儿童查验证明及接种证复印件,并在社区卫生免疫规划系统进行建档和查验。

  对于需补种疫苗儿童,学校应家长或其监护人带儿童到接种门诊补种疫苗,在入学入元后3个月内完成疫苗补种工作。

  查验工作完成后,学校应将本单位的查验证及补种情况进行汇计,并上报辖区接种门诊。

  七、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建立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制定卫生检查标准,指定负责人,校园环境卫生领导工作。由学校主管卫生人员每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催促,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整改。

  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礼堂、浴室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疫情期间每日对上述场所开窗通风情况进行检查。标准保洁卫生操作,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腋温不超过37.3℃或额温不超过36.8℃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或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标准相关垃圾标准处理操作,卫生室和的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要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外表等;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方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类处理。

  八、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

  利用多种形式,包括、公众号、电视台、播送站、校园网、栏、黑板报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掌握根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引导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职能部门注意做好舆情控制,杜绝个人通过自或等传播和扩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均以部门公布为准。

  九、提醒广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3.出现发热等病症,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4.不吃野味,将肉和蛋彻底煮熟;

  5.防止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6.防止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7.不要随地吐痰;

  8.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9.非必要,不去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10.做好室内环境通风工作,保持空气。九、通风、消毒制度制定校园人群场所的通风换气制度和具体细那么,类场室应尽量保持通风,空气流动。

篇五: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2021年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定疫情报告人,统筹疫情报告工作。学校疫情报告人可由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疫情信息沟通。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二、晨检制度托幼机构每天儿童入园进入班级前,卫生保健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晨检工作,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托幼机构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

  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园(校)。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各种感染症状,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保健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班主任(辅导员)要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同学,应问明病因,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交校医。

  人事部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及时报交校医。

  校医(保健教师)对师生因病缺课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若发现聚集性情况,应及时通报学校疫情报告人,向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四、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严格执行患传染病学生或幼儿复课前的查验工作,尽量避免续发病例的发生。

  患传染病的学生或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辅导员)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病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回课室上课。

  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

  校医应向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协商后做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五、健康管理制度疫情期间暂停师生常规年度体检工作。

  若发现学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并对学生进行隔离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回上课。

  若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岗。

  六、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托幼机构、小学、初中使用)在儿童入园入学(幼儿园、小学、初中)时,学校(含托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收取儿童查验证明及接种证复印件,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系统进行建档和查验。

  对于需补种疫苗儿童,学校应通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带儿童到接种门诊补种疫苗,在入学入园后3个月内完成疫苗补种工作。

  查验工作完成后,学校应将本单位的查验证及补种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上报辖区接种门诊。

  七、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建立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制定卫生检查标准,指定负责人,加强校园环境卫生领导工作。由学校主管卫生人员每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各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督促,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整改。

  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礼堂、浴室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疫情期间每日对上述场所开窗通风情况进行检查。

  规范保洁卫生操作,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腋温不超过37.3℃或额温不超过36.8℃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或乳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规范相关垃圾规范处理操作,卫生保健室和独立的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要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类处理。

  八、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包括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引导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各职能部门注意做好舆情控制,杜绝个人通过自媒体或微信等传播和扩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均以政府部门公布为准。提醒广大师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3.出现发热等症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4.不吃野味,将肉和蛋彻底煮熟;

  5.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6.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7.不要随地吐痰;

  8.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9.非必要,不去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10.做好室内环境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清新。

  九、通风、消毒制度制定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制度和具体细则,各类场室应尽量保持通风,空气流动。

  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制度请参考《关于全力防控疫情确保开学安全的通知》中《广东省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卫生清洁消毒指引(第一版)》。2021年学校新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五牌一图“标牌,标牌的内容及形式必须由施工单位拟定,并交由学校现场代表审定批准后,方能付诸实施,切勿乱写乱画。标牌上必须正确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筑面积及结构类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设监督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建设单位派驻现场代表人的姓名、开工日期、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还应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板、消防保护管理制度板、场容卫生环保制度板等。

  2、施工现场必须有恰当的标语和安全警戒标志,并设置在恰当位置。

  3、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应当佩戴证明身份的证卡,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此证卡内容及形式由施工单位拟定,并交由学校审定批准后,方能实施。

  4、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立围护设施。工地周边50米、出入口100米范围内无垃圾、污水,保持工地周边整洁。

  5、施工现场应确保进出道路通畅、平整、坚实,有回旋余地,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施工污水沉淀后排入学校指定的地方,排水系统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

  6、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布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施工机具设备,减少二次搬运,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建筑物内外的零散碎料和垃圾渣土应及时清理。楼梯踏步、休息平台、阳台处等悬挑结构上不得堆放料具和杂物。在施工作业面,工人操作应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

  7、施工单位应重视和加强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8、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9、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内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认真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安全防火"的原则。

  10、施工现场内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应有保卫措施方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遇有治安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汇报,不得延误和隐瞒。

  11、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工人在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帽的颜色应便于区分;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做到高挂低用及牢固,设置必要的警戒,严禁高空坠物。施工单位工人不得从柱子钢箍

  上下,钢筋骨架无论其固定与否,不得在上行走,特别是板筋,必须要"安全第一"。

  12、施工单位在土方开挖中如发现管道电缆及其它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13、施工单位在主体及装修施工时,必须作好外架的搭设和安全网的挂贴,其作法应以书面形式在施工前两天上报学校批准后,方能实施,脚手架的搭设应遵照《脚手架搭设的安全要求》,特别需注意对只图施工方便、随意拆除外架连墙杆而影响脚手架安全的情况的监管。

  14、施工单位应对现场机具进行正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使用垂直运输机械(如塔吊、门字架等),必须有劳动局颁发或安检核定的使用许可证,方能使用。

  15、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应随时有施工负责人,不得存在无施工负责人的现象,如施工负责人有事不在现场,应指定临时负责人。

  16、在夜间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有管理人员值班,管理人员值班名单应上报甲方。

  17、为便于衔接,学校实行现场例会制度,时间、地点由学校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必须准时参加。学校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即每次例会时提出下阶段工作计划(包括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同时检查以前计划完成情况。

  18、在施工前,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向施工工人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文字记录,随时接受学校现场代表的督查。

  19、施工单位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做好安全资料及现场安全文明工作。在新工人入场时,应进行入场教育及安全三级教育。

  20、为维护建设场地周边的绿化环境,施工单位必须教育工人爱护一草一木,严禁践踏、污染、破坏。

  21、临时用电必须统一布置,所有电器一律设置漏电开关,实施中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督促解决用电安全隐患。

  22、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技术方案,并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23、特殊工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24、施工单位应根据学校现场代表要求召开安全教育大会。

  25、对于违反管理制度中任一条者,将酌情处以100-5000元的罚款。

  xx县xx学校

篇六: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定疫情报告人,统筹疫情报告工作。学校疫情报告人可由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疫情信息沟通。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二、晨检制度托幼机构每天儿童入园进入班级前,卫生保健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晨检工作,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

  托幼机构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

  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

  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园(校)。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各种感染症状,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保健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班主任(辅导员)要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

  课的同学,应问明病因,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交校医。

  人事部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及时报交校医。

  校医(保健教师)对师生因病缺课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若发现聚集性情况,应及时通报学校疫情报告人,向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四、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严格执行患传染病学生或幼儿复课前的查验工作,尽量避免续发病例的发生。

  患传染病的学生或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辅导员)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病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回课室上课。

  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

  校医应向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协商后做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五、健康管理制度疫情期间暂停师生常规年度体检工作。

  若发现学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

  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并对学生进行隔离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回上课。

  若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岗。

  六、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托幼机构、小学、初中使用)在儿童入园入学(幼儿园、小学、初中)时,学校(含托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收取儿童查验证明及接种证复印件,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系统进行建档和查验。

  对于需补种疫苗儿童,学校应通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带儿童到接种门诊补种疫苗,在入学入园后3个月内完成疫苗补种工作。

  查验工作完成后,学校应将本单位的查验证及补种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上报辖区接种门诊。

  七、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建立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制定卫生检查标准,指定负责人,加强校园环境卫生领导工作。由学校主管卫生人员每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各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督促,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整改。

  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礼

  堂、浴室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疫情期间每日对上述场所开窗通风情况进行检查。

  规范保洁卫生操作,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腋温不超过37.3℃或额温不超过36.8℃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或乳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规范相关垃圾规范处理操作,卫生保健室和独立的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要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

  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类处理。

  八、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包括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引导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各职能部门注意做好舆情控制,杜绝个人通过自媒体或微信等传播和扩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均以政府部门公布为准。提醒广大师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3.出现发热等症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4.不吃野味,将肉和蛋彻底煮熟;

  5.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6.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7.不要随地吐痰;

  8.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9.非必要,不去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10.做好室内环境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清新。

  九、通风、消毒制度制定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制度和具体细则,各类场室应尽量保持通风,空气流动。

篇七: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为指导高等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高等学校防控工作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防控,制定本技术方案。各高校要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确保适应本地疫情发展形势和本校实际,实事求是做好开学安排。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重视开学准备。学校根据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和新生报到,安全有序推进秋季开学工作。

  2.落实多方责任。严格落实辖区党委和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和工作安排。

  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

  镇)、社区(村)等有关方面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多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

  4.完善防控方案。学校提前熟悉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制定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发挥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纽带作用。

  5.加强应急演练。学校开学前与属地社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完善学校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6.做好物资储备。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测温设备应进行校准,保证数据可靠。在学校内设立(临时)隔离(留观)室,位置相对独立,必备物资齐全,操作流程规范,值守人员合格,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培养学校卫生管理员、志愿者、宣传员等校园防控队伍。

  7.完成环境整治。对校园实施全面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对冰鲜冷链物流的监控和管理,保障饮食和饮水安全。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公

  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处理。

  8.加强教育培训。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9.做好信息摸查。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和体系,全面摸查、准确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以及近期行程等信息。根据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状况、所处地域、返校报到是否经停中高风险地区等,拟定师生返校方案,一校一策,做到“一人一档,精准施策”。

  10.做好新生防疫。做好健康提示和应急预案,开展新生和家长防疫知识宣传和防护指导,统一安排好新生接送、报到、注册等各环节的防控措施。

  (二)师生员工的准备。

  11.报备健康状况。严格落实网上请假备案制度,全体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监测体温以及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将健康码、行程卡如实上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开学入校健康检查。

  12.推进疫苗接种。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13.落实返校要求。及时掌握学校的各项防控制度及本地和学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势、防控规定,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时间前,学生未经审批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确需返校的,应履行报批程序。

  14.遵守分类管理。高校师生员工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到校后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进行核酸检测。境外师生员工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二、返校途中防护

  (一)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清洁处理。

  (三)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机场、火车站,应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三、开学后

  (一)学校管理要求。

  1.落实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等要求和防控措施。

  2.严格日常管理。加强和依托学校、院(系、部、处等)、班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每日掌握师生员工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加强流感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开展经常性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提升。

  3.坚持入校登记。严把校门关,在入口处张贴健康码图识,师生员工入校时严格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外来人员还需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所有人员健康码和体温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包括姓名、单位、来访部门和人员、车号等),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快件预防性消毒。

  4.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教室、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实验室、校医院、卫生间等场所的管理和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垃圾及时清理。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讲台、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人员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

  5.加强食堂卫生管理。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安排错峰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

  生管理台账。加强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和收集餐余垃圾。

  6.加强宿舍管理。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安排专人负责宿舍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引导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洗手设施运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消毒。

  7.加强活动管理。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加强对开放的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控制。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校区、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活动等。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高校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

  8.加强员工管理。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得带病工作。加强校内工地施工人员管理,进入校园及到岗工作应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

  9.落实健康教育。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定期对师生员工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师生员工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关注师生员

  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积极倡导碎片化健身活动,静态工作学习1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养成积极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师生管理要求。

  10.遵守校门管理。师生应遵守学校校门管理规定,尽量减少出校。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登记出入车辆信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

  11.加强个人防护。符合接种要求的师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校园内师生佩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并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就诊。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手卫生,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

  12.保持社交距离。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室内运动场馆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学生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随身备用口罩,在校外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师生员工在校外应尽量避免进入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如设置在地下室的健身房、棋牌室(麻将馆)、网咖、游泳馆和KTV等公共场所。

  四、应急处置

  (一)关注疫情变化。一旦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应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所在区域发生本土疫情,要立即激活疫情防

  控应急指挥体系,严格实施师生员工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

  (二)遵守处置流程。师生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立即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学生应当及时报告辅导员,教职员工应当及时报告校医院,学校及时安排临时隔离室,由指定专人负责对隔离者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及指导就诊。未设置校医院(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前往社区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处置。校园出现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指导下,视情采取班级停课、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配合做好人员与环境的采样和终末消毒工作。

  (三)启动应急机制。如师生员工中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四)查验健康证明。学校对隔离的师生员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师生员工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与核酸检测后,返校时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并对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期指导与心理疏导。

篇八: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为指导高等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高等学校防控工作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防控,制定本技术方案。各高校要因地制宜,一校一案,确保适应本地疫情发展形势和本校实际,实事求是做好开学安排。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重视开学准备。学校根据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和新生报到,安全有序推进秋季开学工作。

  2.落实多方责任。严格落实辖区党委和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高等学校党委和校长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和工作安排。

  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方面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多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

  4.完善防控方案。学校提前熟悉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制定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发挥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纽带作用。

  5.加强应急演练。学校开学前与属地社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完善学校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6.做好物资储备。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测温设备应进行校准,保证数据可靠。在学校内设立(临时)隔离(留观)室,位置相对独立,必备物资齐全,操作流程规范,值守人员合格,以备

  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培养学校卫生管理员、志愿者、宣传员等校园防控队伍。

  7.完成环境整治。对校园实施全面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对冰鲜冷链物流的监控和管理,保障饮食和饮水安全。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处理。

  8.加强教育培训。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9.做好信息摸查。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和体系,全面摸查、准确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以及近期行程等信息。根据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状况、所处地域、返校报到是否经停中高风险地区等,拟定师生返校方案,一校一策,做到“一人一档,精准施策”。

  10.做好新生防疫。做好健康提示和应急预案,开展新生和家长防疫知识宣传和防护指导,统一安排好新生接送、报到、注册等各环节的防控防护措施。

  (二)师生员工的准备。

  11.报备健康状况。严格落实网上请假备案制度,全体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监测体温以及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将健康码、行程卡如实上报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开学入校健康检查。

  12.推进疫苗接种。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13.落实返校要求。及时掌握学校的各项防控制度及本地和学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势、防控规定,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锻炼,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时间前,学生未经审批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确需返校的,应履行报批程序。

  14.遵守分类管理。高校师生员工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到校后再分批进行核酸检测。境外师生员工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二、返校途中防护

  (一)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清洁处理。

  (三)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机场、火车站,应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三、开学后

  (一)学校管理要求。

  1.落实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等要求和防控措施。

  2.严格日常管理。加强和依托学校、院(系、部、处等)、班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每日掌握师生员工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加强流感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开展经常性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提升。

  3.坚持入校登记。严把校门关,在入口处张贴健康码图识,师生员工入校时严格进行核验身份和体温检测,外来人员还需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所有人员健康码和体温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包括姓名、单位、来访部门和人员、车号等),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快件预防性消毒。

  4.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加强教室、图书馆、体育馆、会议室、实验室、校医院、卫生间等场所的管理和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垃圾及时清理。对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讲台、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人员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

  5.加强食堂卫生管理。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安排错峰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生管理台账。加强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饮)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和收集餐余垃圾。

  6.加强宿舍管理。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安排专人负责宿舍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引导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洗手设施运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消毒。

  7.加强活动管理。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加强对开放的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控制。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校区、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活动等。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高校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

  8.加强员工管理。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得带病工作。加强校内工地施工人员的管理,进入校园及到岗工作应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

  9.落实健康教育。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定期对师生员工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关注师生员

  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积极倡导碎片化健身活动,静态工作学习1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养成积极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师生管理要求。

  10.遵守校门管理。师生应遵守学校校门管理规定,尽量减少出校。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登记出入车辆信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

  11.加强个人防护。符合接种要求的师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校园内师生佩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并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就诊。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手卫生,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

  12.保持社交距离。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室内运动场馆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学生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随身备用口罩,在校外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师生员工在校外应尽量避免进入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如设置在地下室的健身房、棋牌室(麻将馆)、网咖、游泳馆和KTV等公共场所。

  四、应急处置

  (一)关注疫情变化。一旦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

  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应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所在区域发生本土疫情,要严格实施师生员工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

  (二)遵守处置流程。师生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立即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学生应当及时报告辅导员,教职员工应当及时报告校医院,学校及时安排临时隔离室,由指定专人负责对隔离者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及指导就诊。未设置校医院(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前往社区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处置。校园出现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指导下,视情采取班级停课、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配合做好人员与环境的采样和终末消毒工作。

  (三)启动应急机制。如师生员工中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

  (四)查验健康证明。学校对隔离的师生员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师生员工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与核酸检测后,返校时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并对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期指导与心理疏导。

篇九: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

  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

  学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九项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定疫情报告人,统筹疫情报告工作。学校疫情报告人可由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疫情信息沟通。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二、晨检制度

  托幼机构每天儿童入园进入班级前,卫生保健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晨检工作,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托幼机构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

  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园(校)。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

  (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各种感染症状,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保健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班主任(辅导员)要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同学,应问明病因,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交校医。

  人事部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及时报交校医。

  校医(保健教师)对师生因病缺课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p,若发现聚集性情况,应及时通报学校疫情报告人,向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四、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严格执行患传染病学生或幼儿复课前的查验工作,尽量避免续发病例的发生。

  患传染病的学生或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辅导员)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病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回课室上课。

  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

  校医应向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协商后做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五、健康管理制度

  疫情期间暂停师生常规年度体检工作。

  若发现学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并对学生进行隔离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回上课。

  若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岗。

  六、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托幼机构、小学、初中使用)

  在儿童入园入学(幼儿园、小学、初中)时,学校(含托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收取儿童查验证明及接种证复印件,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系统进行建档和查验。

  对于需补种疫苗儿童,学校应通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带儿童到接种门诊补种疫苗,在入学入园后3个月内完成疫苗补种工作。

  查验工作完成后,学校应将本单位的查验证及补种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上报辖区接种门诊。

  七、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建立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制定卫生检查标准,指定负责人,加强校园环境卫生领导工作。由学校主管卫生人员每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各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督促,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整改。

  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礼堂、浴室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疫情期间每日对上述场所开窗通风情况进行检查。

  规范保洁卫生操作,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腋温不超过37.3℃或额温不超过36.8℃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或乳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规范相关垃圾规范处理操作,卫生保健室和独立的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要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类处理。

  八、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

  利用多种形式,包括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引导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各职能部门注意做好舆情控制,杜绝个人通过自媒体或微信等传播和扩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均以政府部门公布为准。提醒广大师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3.出现发热等症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4.不吃野味,将肉和蛋彻底煮熟;

  5.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6.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7.不要随地吐痰;

  8.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9.非必要,不去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10.做好室内环境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清新。

  九、通风、消毒制度

  制定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制度和具体细则,各类场室应尽量保持通风,空气流动。

篇十: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附件2

  广东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工作机制(第三版)

  一、启动工作机制

  出现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要启动工作机制,建立应急处置专班,明确应急处置责任人,立即向区域应急处置小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积极配合病例转运、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疫情处置工作。

  二、实施应急措施

  (一)散发病例。

  1.发现可疑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时,应立即引导病例到隔离留观室进行留观,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初步排查后,联系120车辆送辖区定点医院诊治。(可疑病例应有可疑症状:腋下温度≥37.3℃,并有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症状;同时可能有14天内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旅居史、途经史或有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

  2.可疑病例尚未确诊前,与其接触过的师生不要随意走动,尽量保持在原位等待进一步的安排。

  3.协助和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

  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做好体温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肌肉酸痛、腹泻、结膜充血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

  校医、班主任、校领导等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手套。

  4.启动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

  5.启动涉疫区域封锁措施,在保障正常的生活物资供应下,因地制宜采取宿舍(公寓)、楼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督导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6.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停止校园群体性聚集活动,调整学校午休、课后托管安排。按照卫生健康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7.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按国家和省的消毒指引,做好病例所在宿舍(公寓)、教室、办公室等疫点及公共场所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做好校园其他区域,含校区内家属区的保洁和消毒防疫工作;加强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尤其是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厕所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加强消毒。各教室和食

  堂入口要配备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液,厕所配备洗手液;指导和督促师生做好手卫生(流动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礼仪)。

  8.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每天的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并及时追踪,查明缺勤原因。配合卫健部门做好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

  9.每天保持与属地疾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信息,上报学校最新情况。

  10.做好安全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所需要应急处置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做好校内餐饮、生活饮用水等生活保障。加强校园巡查管控,及时处置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处置涉校舆情事件。

  11.做好宣传和心理疏导工作。疫情期间要做好舆情监测、心理健康引导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技能,督促师生严格规范个人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指导师生做好正确防护。根据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密切家校沟通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关怀、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工作,稳定家长和师生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二)聚集性疫情。由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制措施。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宿舍等区域实施硬隔离。是否因疫情启动停课及具体停课范围,由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现场评估后确定。

  (三)暴发疫情。由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更大范围的隔离封锁措施。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学校。如某一班级出现1例及以上新冠肺炎病例时,该班级及可能波及的班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停课隔离;14天内,同一年级有2个及以上班级停课时,该年级停课隔离;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停课隔离时,该学校全体停课隔离。学生宿舍按照由宿舍到楼层,由楼层到楼栋,由楼栋到宿舍区。如某一宿舍出现1例及以上新冠肺炎病例时,该楼层及可能波及的楼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隔离;14天内,同一楼栋有2个及以上楼层隔离时,该楼栋隔离;14天内,同一宿舍区有2个及以上楼栋隔离时,该宿舍区隔离。具体停课范围和隔离范围由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研究决定。全校性停课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后予以公告执行。

  三、应急响应终止

  当病例已得到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观察14天期满,后续无新发病例,环境得到有效消毒,经卫生健康部门评估,可由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决定终止响应。复课时间由原决定停课机关决定后执行。

  疫情处置完成后,学校各部门做好善后与恢复工作,迅速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及时总结,对疫情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如存在的卫生隐患)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全面整改,提升学校应急防控管理能力和水平。

  广东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流程图

  学校内发现一例可疑症状者,且有流行病学史。所有人员进校门前一律测量体温

  学校接到学生家长、教职员工,或者医疗、疾控部门关于学生或教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责任人,向区域应急处置小组

  立即留观:1.做好个人防护;2.引导到临时医学观察点或隔离间留立即报告:2小时内报告属地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疾控立即报告:2小时内报告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医疗保障组

  消毒组

  安全后勤保障组

  信息联络组

  宣传和心理疏导组

  1.负责舆情监测;

  2.心理健康引导;

  3.健康教育工作。

  1.配合病例救护工作;

  2.协助流行病学调查;

  3.做好师生健康监测。

  1.病例区域随时消毒;

  2.学校环境终末消毒;

  3.师生做好手卫生。

  1.启动封闭式管理;

  2.确保应急物资到位;

  3.加强校园巡查监控。

  1.掌握病例相关信息;

  2.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3.记录突发事件过程。

  病例已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期满,后续无新发病例,环境得到有效消毒,经卫生健康部门评估,由疫情防控领导组决定终止响应。

推荐访问:轻松高校确诊的角度评价新冠疫情确诊机制 确诊 疫情 角度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楚冠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楚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楚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15029158号-1